盐道山
一名坛道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 “盐道山,其西则石壁千寻,东则磻溪万仞。 ……路出北, 势多悬绝, 来去者咸援萝腾崟,寻葛降深,于东则连木乃陟,百梯方降岩侧。縻锁之迹,仍今存焉,故亦曰百梯山也。”
一名坛道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 “盐道山,其西则石壁千寻,东则磻溪万仞。 ……路出北, 势多悬绝, 来去者咸援萝腾崟,寻葛降深,于东则连木乃陟,百梯方降岩侧。縻锁之迹,仍今存焉,故亦曰百梯山也。”
即有莘。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
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楚雄府:会基山“在定远县南四十里。高可三千仞,连亘数百里,有五十余峰,群山之脉皆起于此。上有会溪关”。
在今浙江鄞县东三十里宝幢乡。《寰宇记》卷98明州鄮县: “汉旧县,居鄮山之阴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引 《十道四蕃志》 云: “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,故以名山。”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
即今福建沙县东北之茂溪及县之东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茂溪 “在县城东。出将乐县界,绕北乡寨,亦谓之北乡溪。又南流至此,入于太史溪。一名半溪。一名东溪。水盛时,可行小舟”。
明永乐初建都北京(今北京市)后,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北直隶,简称北直。以别于直隶旧都南京的南直隶。辖境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二市、河北大部和河南、山东小部分地区。清改为直隶省。简称北直。见“直隶”。
在今山西保德县西南四十里,黄河津渡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4保德军:大堡津在“军西南四十里”,即此。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置,在今山西省保德县南四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保德军津二:大堡、沙谷,即此。
在今河南鲁山县西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“滍水又历太和川。”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十七年(493),“襄阳蛮酋雷婆思等率一千三百余户内徙,居于太和川”。
①在今江苏吴县城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 “桃花坞” 条引陈沂 《南畿志》: “桃花坞在阊门内北城下。宋时为枢密章楶别业。后为蔬圃。明唐寅于此地筑桃花庵。”②在今安徽贵池市西。唐李白有 《忆秋浦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六十六里戈壁滩上。为汉代玉门关旧址。见“玉门关”。
即今河南沁阳市北丹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内县:“有丹水,开元十一年更名怀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