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象山
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:白象山“在县后数十步,为邑治之主。其形肖象。傍有蜕龙洞。深广各数丈许,相传龙蜕于此”。
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:白象山“在县后数十步,为邑治之主。其形肖象。傍有蜕龙洞。深广各数丈许,相传龙蜕于此”。
亦作都奉县。唐置,属羁縻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。属琳州。北宋废。
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杉阳街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即今江西宁冈县东柏路。1929年1月4日至6日,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、湘赣边界特委、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、边界各县县委的联席会议,即柏露会议。会议传达了党的 “六大” 决议,讨论了粉碎敌人第三
亦名杨柳堡。明置,属宁夏后卫。即今宁夏盐池县北三十里柳杨堡乡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 卷3: 柳杨堡 “在旧长城之南,今隔于沟垒之外,遂为废城。北虏潜伏,反滋其患。此亦花马池之一累也”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与杂多、治多二县交界处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 “住牧吉独忒地方下隆坝族,距扎武族二百余里。”清末、民初与上隆坝土司
又名小哨。明置,属越嶲卫。在今四川越西县南五十里南菁乡南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34《边防记》 越嶲卫: “通相堡一名小哨,十五里为长老坪。”
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之官渡河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羊肠河“在竹山县西南,北流入堵水”。
一名布射山,又名飞布山。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齐传》:“歙贼帅金奇屯安勒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8歙县:布射山“一名勤山,在县北二十里。《吴志》:歙贼金奇万户屯于此”。
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威州: 高碉山 “今州县治并据此山,三面悬崖,姜维故城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高碉山在“州北三十里。三面悬崖,大江经其南。刘煦曰,维州治岷山孤峰,
①即邘。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邘邰村。春秋为周邑。《左传》: 定公八年 (前502) 二月,“刘氏伐盂,以定王室”。②一作唐盂。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睢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二十一年 (前63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