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土坪
在今四川平昌县北。清道光《巴州志》卷1:白土坪“在州东一百六十里。宋向铨、谭渊战元兵处”。
在今四川平昌县北。清道光《巴州志》卷1:白土坪“在州东一百六十里。宋向铨、谭渊战元兵处”。
①古地名。又称陕陌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周成王时,周、召二公以此为界。《公羊传 · 隐公五年》: “自陕而东者,周公主之; 自陕而西者,召公主之。” 即此。②战国魏邑。后属秦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
唐天授二年 (691) 分武康县置,属湖州。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北五里。景云二年 (711)改名临溪县。古县名。源,一作原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析武康东乡置,治今浙江省德清县北。“以县界有武承
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郃阳县: 茶峪渡 “在县东河西故城南,南去罂浮渡里许,通山西荣河县界”。
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。清属阜康县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济木萨县丞。光绪二十年(1894) 改名孚远城,二十八年置孚远县。1953年改为济木萨尔县。
亦名寿昌海、寿昌湖。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南湖乡东南黄水坝。《史记· 乐书》: “又尝得天马渥洼水中。” 即此水。《汉书· 武帝纪》 亦曰:西汉元鼎四年 (前 113) 秋,“马生渥洼水中,作宝鼎、天马之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新州置,治所在昌城县 (今四川三台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梓州: “因梓潼水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新城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梓州。天宝元年 (742
①春秋时对中原诸国的通称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九年(前544),吴“季札聘于鲁”。《史记·吴世家》:“为使上国。”②对国都以西地区的泛称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四年(前528),“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,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后裔、敖汉部首领岱青杜稜之弟额森伟征始号所部曰奈曼,隶察哈尔汗。天聪元年(1627) 其子衮楚克率众归附后金,崇德元年 (1636)编为一旗,牧地
西汉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南三里县前村。以平棘山为名。三国魏属赵国。北魏移治今赵县,为赵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为栾州治,大业初复为赵郡治。唐为赵州治。北宋为庆源府治。金为沃州治。元为赵
一名白云径。在今江苏溧阳市东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白云渡“在溧阳县东十里。清沏可玩,东流入荆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