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洞
①在今广西来宾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来宾县:“北有白云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来宾县:白云洞“在来宾县北二十里。洞深邃,尝有白云覆其上”。
②一名龙洞山、龙洞岩。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六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5象州:白云洞“在来宾县。山水极佳,今为邑人游赏之地”。
③即白云嶂。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四十里白云嶂。嶂有三洞,上即为白云洞,又名白云岩。
④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罗浮山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 “轩辕生故居”条:白云洞“唐轩辕集居此,皮日休、陆龟蒙、李洞皆有诗”。
①在今广西来宾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来宾县:“北有白云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来宾县:白云洞“在来宾县北二十里。洞深邃,尝有白云覆其上”。
②一名龙洞山、龙洞岩。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六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5象州:白云洞“在来宾县。山水极佳,今为邑人游赏之地”。
③即白云嶂。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四十里白云嶂。嶂有三洞,上即为白云洞,又名白云岩。
④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罗浮山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 “轩辕生故居”条:白云洞“唐轩辕集居此,皮日休、陆龟蒙、李洞皆有诗”。
即今江西会昌县南八十五里白埠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会昌县南有白埠墟。
西汉置,为玄菟郡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永陵镇城附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高句骊县应劭注曰: “故句骊胡,县以此名。”东汉安帝时移治今辽宁沈阳市东。十六国后燕时地入高句骊。
唐南诏后期改云南节度置,治所在弄栋城(今云南姚安县东十里,姚安坝子东缘的缓坡上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宋大理改弄栋府。唐元和中南诏置,治弄栋城(今姚安县)。为南诏六节度之一。辖境约当今云南
即今北京城阜城门。为明清北京城西垣偏南的一门。本元大都城平则门,明正统四年 (1439)重修后改名阜城门。1968年城门被拆除。
亦作艾陵湖。在今江苏江都市北邵伯镇东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江都郡江阳县有陵湖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扬州府江都县: “东北有艾陵湖。”
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湖滨路与庆春路交接处。1913年拆除。
一名王洲。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里富春江中王洲乡。《寰宇记》卷93富阳县:孙洲,“《吴录》:浙江经县前过,江中有沙涨,吴武烈帝为郡吏赴府,乡人饯之,会于洲上。父老云:‘此沙狭而长,君其为长沙太守乎?’
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托礼岭“在洮州卫边外洮河发源处,即西倾山之脊。岭最高大,其上平坦,草木茂盛”。
即碉门路、夔松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路之一。即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雅州严道县: “和川路在县界,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。从大渡河西郭至吐蕃
西周时东夷小国。在今山东莒县西南、沂南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九年 (前600),“齐侯伐莱。秋,取根牟”。杜注: “根牟,东夷国也。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。” 《左传》: 昭公八年 (前534),“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