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别歪夫沟
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北。为嘉荫河支流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4: 札伊河 “东北流七十三里有班别拉歪夫沟东南流四十里来会,沟亦产金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北。为嘉荫河支流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4: 札伊河 “东北流七十三里有班别拉歪夫沟东南流四十里来会,沟亦产金”。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建,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胡同。本怡亲王故邸,舍为寺,世宗宪皇帝赐名贤良寺。乾隆二十年 (1755) 移至冰盏胡同。
在今四川梁平县南金带镇北双桂村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卷3:双桂禅院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为破山禅师丛林。桂树已非旧植。寺前有藏经楼,后有破山塔”。今寺为清顺治十年(1653)破山法师兴建,先后六次扩建,占地
即长山。在今甘肃秦安县南二里。明嘉靖《秦安志》卷2:“南二里曰长山。《武经总要》:亦曰长山。东自陇城南山延亘百余里至社树平迤逦而西,至东南,翩然而集。亦曰三阳山。其山连秦州之三阳川,有路焉,径秦州以达
即龙首山。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。即“龙首山(2)”。
一名龙山。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上关门岩东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径龙巢山下。山在沔水中,高十五丈,广员一里二百三十步。山形峻峭,其上秀林茂木,隆冬不凋。”
即今江苏里运河。《明史·河渠志·运河上》:“明初运粮, 自瓜、仪至淮安谓之里河。自五坝转黄河,谓之外河,不相通。”即今里运河。《明史·河渠志·运河上》:“明初运粮,自瓜、仪至淮安谓之里河。自五壩转黄河
①北周保定元年(561)置,为平羌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。《元和志》卷31平羌县:“因境内平羌水为名。”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为峨眉县。②隋开皇四年(584)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六十里。
①在今山西静乐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天柱山“在静乐县南三里。相传后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尝过此,因名。山间有金龙泉”。②在今辽宁沈阳城东北。本名东牟山。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,顺治十六年(1659)封
在今浙江永康市东三十二里方岩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:方岩山“高二百丈,四面如削,驾飞桥石梯而登绝顶,二岩相峙为关,上有亭曰透关亭, 自亭而入,地皆平衍,约数百亩。中有池,池侧又有井、岩、石、泉
隋初建,为唐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) 太极宫宫殿之一。其地位仅次于三大殿。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 贞观五年 (631) 九月,“赐群官大射于武德殿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