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玉山

玉山

①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玉山“山多白石如玉,所谓燕石次玉者也。下有玉山店”。

②在今浙江绍兴县北斗门镇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山阴县:玉山“在县北三十三里。《旧经》云:唐贞元元年浙东观察使皇甫政凿此为斗门八闸,泄水入江”。

③即怀玉山。在今江西东北和浙江西部边境。

④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,与高雄县接界处。海拔3997米。为我国东部高峰之冠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0:玉山“山甚高, 皆云雾罩于其上,时或天气光霁,遥望皆白石,因名为玉山”。

⑤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曲江县有玉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4曲江县:玉山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采玉处”。

⑥即蓝田山。在今陕西蓝田县东。以出美玉得名。

⑦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也。”郭璞注:“此山多玉石,因以名云。《穆天子传》谓之群玉之山。”毕沅以为在肃州西七十里昆仑之连麓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北斗门镇。唐贞元元年(785年)浙东观察使皇甫政凿玉山斗门八闸,泄水入江,即此。(2)见“怀玉山”。(2)今山名。在台湾省本岛中部,嘉义、南投、高雄三县交界处。玉山山脉主峰,海拔 3952 米,为中国东部最高峰。上部山势陡峻,冬季常积雪,深 2~3 米,色白如银,昔人谓“此山浑然美太”,以此得名。玉山群峰西接阿里山,东与中央山脉高峰大水窟山、秀姑峦山等相望,气势磅礴,冠绝东南,是登山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墩镇

    北宋置,属六合县。即今江苏六合县西北竹镇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金“兀术屯竹墩镇,为世忠所扼”。即此。

  • 高镜关

    一作高境关、高景关、高径关。明置,属什邡县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。

  • 九龙设治局

    1914年置,后属康安道。治所即今四川九龙县。1926年改为九龙县。原为川边特别区康定县南境土司地,1914年置,以当地有三岩龙、八窝龙、麦地龙、洪坝龙、湾坝龙、速窝龙、菩萨龙、甲拖龙、雪洼龙等九龙而

  • 石罗摩山

    在今云南剑川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剑川州:石罗摩山“峰高百余丈,屹立如巨人状。亦名将军山”。

  • 黄龙滩镇

    即今湖北十堰市西黄龙镇。清属郧县,设巡司于此。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10: 清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义军 “夜渡陡河之黄龙滩,由郧县窜陕”。

  • 冯店垭镇

    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冯店镇。民国《中江县志》卷2:冯店场在“治南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炮 (砲) 架山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明嘉靖 《固原州志》 卷1: 炮架山 “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石城之前。四壁削立,极为险峻。成化五年,满四反,据此山”。

  • 雒门聚

    亦作落门聚。在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汉阳郡冀县: “有雒门聚。” 刘昭补注: “来歙破隗嚣处。”

  • 益都路堤 (隄)

   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沂州 “小河堤” 条下: 益都路堤 “元时州属益都路也”。堤以路名。

  • 人存山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7万州:人存山“在州西四十里。亦名万户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人存山“四面悬璧,周回数十里。亦名万户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