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县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株洲县南。南朝宋为衡阳郡治。隋改名衡山县。
古县名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湘南县置,以在湘水之西得名。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。属衡阳郡。南朝为衡阳郡治。隋改为衡山县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株洲县南。南朝宋为衡阳郡治。隋改名衡山县。
古县名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湘南县置,以在湘水之西得名。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。属衡阳郡。南朝为衡阳郡治。隋改为衡山县。
即寻思干。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:“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。”即此。即“寻思干”。
即今广西宾阳县东南黎塘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宾州:李依江在“州东三十里。源出县北,合诸流入宾水,融县商船道出于此”。
西魏大统中置,为东义州治。治所在卢氏县 (即今河南卢氏县)。西魏末改为义川郡。
即今山东长岛县北隍城岛。《旧唐书·东夷·高丽传》:贞观二十二年(648),太宗命“莱州刺史李道裕运粮及器械,贮于乌胡岛,将欲大举以伐高丽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:“登州东北海行,过大谢岛,龟、歆岛、
即新洋江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。南承吴淞江,北通娄江。
即南屿。今台湾澎湖群岛南端之七美屿。
唐置。在今陕西商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商州 “安山驿” 条下: “又商於驿在州西五里。”唐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。后废。
清置,属赤峰县。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南七十里。清有千总外委驻守。“哈拉木头”,蒙古语意为黑树丛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90上元县: 桂林苑 “吴立,在县北四十里落星山之阳”。《文选》 卷5左思 《吴都赋》: “数军实乎桂林之苑,飨戎旅乎落星之楼。” 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。三国吴置
又名四鼎山、朝霞山。在今安徽肥东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8庐州:四顶山“在合肥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作四鼎。《郡国志》:魏伯阳炼丹之所。罗隐诗:胜境天然别,精神入画图,一山分四顶,三面瞰平湖”。“四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