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州
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。后废。
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夷道县“北有湖里渊,渊上橘柚蔽野,桑麻暗日,西望佷山诸岭,重峰垒秀,青翠相临,时有丹霞白云,游曳其上”。
金兴定元年 (1217) 改河南府置,建号中京。治所在洛阳县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渑池县以东,巩义、登封二市以西,北起黄河,南至伊川县地。元改为河南府路。金兴定元年(1217年)改河南府置
元置,属保宁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东北笔山乡境。至元二十九年 (1293) 废。
即征祥港镇。旧属阜宁县,即今江苏射阳县西北二十八里通洋乡。
北魏时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托克逊县。《梁书· 高昌国传》: 其国置四十六镇,有笃进镇。高昌国置,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。
①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华山。号为西岳。以西有少华,故曰太华。《禹贡》:“西倾、朱圉、鸟鼠至于太华。”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太华之山,削成而四方,其高五千仞,其广十里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华阴县:“太华
即榆关。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8平州卢龙县: “临闾关即今临榆关。”
简称上峒司。明宣德四年(1429)置,属九溪卫。治所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。清废。明宣德四年(1429年)改柿溪宣抚司置,治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南上洞街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流。乾隆元年(1736
即今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真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“月浦镇” 条: “真如镇,以佛寺名。”在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。面积4.3平方千米。人口10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大街。以真如寺得名。《读
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4四川行都司会川卫: 葛砧山 “上产石青,有四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