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水原
亦名鹑觚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 卷 3 宜禄县: 浅水原 “即今县理所。……武德元年,(薛) 举寇泾州,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,太宗亲征,相守六十余日,会举死,其子仁杲统其众,并羌胡十余万,数来挑战。上遣总管庞玉自此原南出贼之右,因高而陈,上举大兵自原而北,出其不意,斩首万余级,贼大溃”。
即“鹑觚原”。
亦名鹑觚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 卷 3 宜禄县: 浅水原 “即今县理所。……武德元年,(薛) 举寇泾州,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,太宗亲征,相守六十余日,会举死,其子仁杲统其众,并羌胡十余万,数来挑战。上遣总管庞玉自此原南出贼之右,因高而陈,上举大兵自原而北,出其不意,斩首万余级,贼大溃”。
即“鹑觚原”。
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官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山县 “吉阳关” 条下: “县南百二十里有官渡堡。……为成化以后增置,为控驭之所。” 清置巡司于此。
亦名夕月坛。在今北京市阜城门外西南。明嘉靖九年(1530)建,为明、清帝王秋分祭夜明神(月亮)之地。今为月坛公园。
即喀喇沁中旗。旗府驻地大城子 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)。
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休宁县 “五城村” 条下: 临溪村“在县南九十里。元置临溪务、白际岭巡司于此,明初废”。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置,为静戎军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。景德元年 (1004) 改安肃县。北宋置,治今河北省徐水县。属静戎军。景德元年(1004年)改为安肃县。
明洪武二年 (1369) 置,属九溪卫。治所即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百十里所街。清属石门县,后废。明初置,治今湖南省石门县西北所市。属常德卫。后属九溪卫。清废。
即石亭塘。今湖南醴陵市西四十八里石亭乡。清光绪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醴陵县西有石亭。
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南郡编县: “有蓝口聚。” 同书 《王常传》: 常“与成丹、张印别入南郡蓝口,号下江兵”。南朝宋元嘉六年 (429) 置莲勺县于此。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。东汉
东晋成帝时侨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安帝时废为松滋县。
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东岸小沔镇。民国《合川县志》卷2:小沔溪水“至小沔溪场,场故为华银山以下内外山煤贩售货处, 日有煤船十数停泊,今稍衰矣。溪水沿场西横过入渠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