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洱海

洱海

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大理府: 西洱海 “在府城东。古叶楪河也,一名洱海,又名西洱河。源自邓川,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,形如人耳,周三百余里,中有罗筌、浓禾、赤崖三岛及四洲、九曲之胜,下流合于样备江。浓禾岛形如几案,故又名玉案山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太和县: “西洱河,亦名洱海,形如月抱珥,亦曰珥河。”


在云南省西部苍山东麓,大理市、洱源县间。因湖形似耳状,故名洱海。为构造断陷湖。湖面海拔1974米,面积249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0.7米,蓄水量25.31亿立方米。是云南省第二大湖。西汇点苍山麓诸水,湖水由西洱河流出,汇合漾濞江,注入澜沧江。湖面宽阔,湖水清澈,具灌溉、航运、发电、养殖等功能。富水产,以弓鱼最著。多禽、候鸟。湖滨有点苍山、大理古城(太和城)、崇圣寺、三塔、蝴蝶泉、德化碑等多处景点。古称甚多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注·叶榆河》称叶榆泽,《隋书》称西二河,《蛮书》称洱河,《新唐书》称西洱河。元、明亦用此名,亦称西洱海,述律杰《西洱海诗》亦称洱海,杨慎《云南山川志》:西洱海,“古叶榆河也,一名渳海,又名西洱河”。参见“西洱河(1)”。

洱海小普陀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吉支线

    从吉林朝阳川(今龙井市西北)至延吉(今延吉市)。长10公里。为天图铁路支线。1924年由中日合建。1933年被拆除,改建。

  • 博城县

    隋开皇十七年 (597) 改汶阳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唐乾封元年 (666) 改名乾封县,总章元年 (668) 复为博城县,神龙元年 (705) 改为乾封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

  • 辰陵

    春秋陈邑。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宣公十一年(前598),“夏,楚子、陈侯、郑伯盟于辰陵”。杜注:“陈地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陈国长平县“有辰亭”。古邑名。又作夷陵。春秋陈邑。在今河南省西华县

  • 北星河

    一名上元水。即今湖北竹山县北北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山县“上庸水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北三里有北星河。出陕西白河县,合水坪、㟍峪、观音沟诸水南流,合庸水,东注于汉。”

  • 齐王部

    元代诸王封国。元太祖弟搠只哈撒儿子孙世袭,其后王初封淄川王, 后封齐王, 主其国事。受镇守太祖大斡耳朵的晋王节制。据《史集》(第1卷第2册)载,搠只哈撒儿的封地在蒙古东北部也里古纳河、阔连海子和海剌儿

  • 华子岭

    亦作铧子岭。即今辽宁灯塔县东南铧子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辽阳州图:东北有铧子岭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烟台煤矿有华子岭矿区。

  • 简子城

    在今河北景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阜城县: 简子城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相传赵简子所筑。一名东城,城下有简子津”。

  • 忠镇砦

    亦作中镇砦。北宋置,属嘉定府。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 南宋绍兴八年 (1138),“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”。即此。

  • 交阯郡

    即交趾郡。治所在龙编县(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)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等书均作“交阯”。

  • 乐安乡

    西汉置,属僮县。在今安徽泗县东北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衡封僮之乐安乡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