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阳桥

洛阳桥

①一名万安桥。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。桥以江为名。旧为万安渡,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。皇祐五年 (1053)兴建,嘉祐四年 (1059) 竣工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2泉州 《桥梁》: 万安桥 “一名洛阳桥。嘉祐间太守蔡君谟劝州民成此桥。蔡君谟 《石桥记》 曰: 累址于渊,酾水为四十七道,梁空以行,其长三千六百尺,广丈有五尺,翼以扶栏,如其数之长而两之,靡金钱一千四百万云”。规模宏大,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架式石桥。其后各代相继修葺,1932年添架钢筋水泥桥面。现桥长834米,宽7米。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,有 “万古安澜” 等宋代摩崖石刻。桥南有蔡襄祠,蔡襄 (字君谟) 的 《万安桥记》 立于祠内,为宋代艺术的珍宝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宋德祐元年 (1275),贾似道谪配途中至泉州洛阳桥,遇叶李自漳州放还,见于客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洛阳桥 “嘉靖三十七年官军败倭于洛阳桥”。皆指此。

②即天津桥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。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。唐张说有 《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》诗。又李益 《洛桥》 诗云: “金谷园中柳,春来似舞腰。那堪好风景,独上洛阳桥。”


原称万安桥。在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千米、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。桥以江为名。建于北宋皇祐五年(1053年)至嘉祐四年(1059年),郡守蔡襄主持建造。原长约1200米、宽约5米,有46座桥墩、500个扶栏、28个石狮、7座石亭、9座石塔,规模宏大,是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。历经修筑,以明宣德间、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地震重修为重要,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车添加钢筋水泥桥面。1993—1995年又全面进行整修,恢复原貌。现桥长767米、宽4.5米,尚存船形桥墩29座。桥之中亭附近立历代碑刻26通,有“万古安澜”等宋代摩崖石刻。另有石塔、武士石像等石雕。桥北有昭惠庙、真身庵遗址,桥南有蔡襄祠,著名的蔡襄《万安桥记》碑,即立于祠内。洛阳江当江海交汇处,江阔水深,当年造桥工程非常艰巨。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,养殖牡蛎以固桥基,都是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。此地“潮来直涌千寻雪,日落斜横百丈虹”,风景颇为壮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洛 阳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州半岛

    在今辽东半岛南部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4: “旅顺位于金州半岛之西南端。” 西自普兰店市,东至皮口镇以南地区。西临渤海普兰店湾和金州湾,东滨黄海,海岸线曲折。南端为旅大半岛。辽宁省辽东半岛自普兰

  • 和丘 (邱) 山

    即今云南永平县西郊之西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平县: 和丘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高千余仞,云合即雨”。按,里距有误。“西山晚翠” 为永平八景之一。

  • 南岛

   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均为南岛。因在中岛东南方,故名。中国渔民向称三峙,因在北、中、南三岛中,排行第三,故名。

  • 呼酋县

    北魏太安二年 (456) 置,为代名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。后废。

  • 东香山

   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东香山在“州北四十里。山最高险,下有弄怀岩,岩峻洞深,怪石层叠,其东曰美丽岩”。

  • 焉耆道

    1920年由阿克苏道的焉耆、轮台、尉犁、婼羌、且末和迪化道的鄯善、吐鲁番置,属新疆省。治焉耆县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。1928年废。1920年4月由阿

  • 石佛寺寨

    即今河南镇平县南西北十七里石佛寺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三年(1864)十一月,“汤聘珍进屯石佛寺寨”。

  • 由吾洞

   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、张仓山北。隋由吾道荣学道处。

  • 浦镇

    即浦子口。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。

  • 皂角市

    又作皂角镇。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北皂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景陵县:皂角市“在县东北七十里。有皂角渡。地据高阜,当三府四县之交。居民错杂,商贾辐聚,防御最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