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津关
唐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会川县: “有泸津关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0 会川县: 泸津关 “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,四时多瘴气,三四月间发,人冲之死。非此时中,人多闷吐。唯五月上伏即无害”。
在今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南、金沙江东岸。唐贞元十四年(798年)刘希昂奉诏出使南诏,途经此地。
唐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会川县: “有泸津关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0 会川县: 泸津关 “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,四时多瘴气,三四月间发,人冲之死。非此时中,人多闷吐。唯五月上伏即无害”。
在今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南、金沙江东岸。唐贞元十四年(798年)刘希昂奉诏出使南诏,途经此地。
东汉改胡孰侯国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三国吴改为典农都尉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为县。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改属建兴郡。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以胡孰侯国改名,治今江苏省南京
即康国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萨马尔罕北七里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康国 “一曰萨末鞬,亦曰飒秣建”。
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南十四里新安所。
即今江苏淮阴县驻地王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王家营镇“为陆路入京孔道。本朝康熙六年,居民以河决分为东西营”。1972年淮阴县迁治于此。
一名白虎矶、白浒矶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长江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东径白虎矶北。山临侧江濆。”明代山下有白浒镇,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上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上海县:六磊塘“自盘龙汇分支,东合诸流,接乌泥泾,下流入于黄浦”。
秦置,属鄣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五十里旧县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28宣州溧阳县: 以在溧水之阳为名。汉属丹阳郡。东汉移治今高淳县东固城镇。三国吴废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置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
元元贞元年 (1295) 改海盐县置,属嘉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海盐县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海盐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海盐县置,即今浙江省海盐县,属嘉兴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县
即今台湾省云林县。清康熙间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柴里斗六社 “离府治一百八十里”。
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。南宋绍定初于此置兴宁县。1914年改名资兴县,皆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