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县
①隋开皇初置,为廓州治。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。大业初为浇河郡治。唐废。
②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改龙门县置,属河中府。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。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属蒲州。清初属平阳府,雍正二年 (1724) 属绛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94年改设河津市。
古旧县名。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改龙门县置,治今山西省河津市。属河中府。宋、金、元因之。明属蒲州。清初属平阳府,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属绛州。1994年撤销,改设河津市。
①隋开皇初置,为廓州治。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。大业初为浇河郡治。唐废。
②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改龙门县置,属河中府。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。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属蒲州。清初属平阳府,雍正二年 (1724) 属绛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94年改设河津市。
古旧县名。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改龙门县置,治今山西省河津市。属河中府。宋、金、元因之。明属蒲州。清初属平阳府,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属绛州。1994年撤销,改设河津市。
即鞍匠营。今河北滦平县治。清于此置巡司。
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大方县南。南宋后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今贵州省大方县南。属黔州都督府。南宋后废。
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。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卷2:九曲水“在县西南三十里潭冈村南,西南流经梁家村出泷水口”,入熊海(今银洲湖)。
明正统十二年 (1447) 置,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太平乡南普安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“万历十九年,威、茂诸番作乱,攻破新桥,乘势围普安等堡。” 即此。约在今四川省平武、松潘县
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安庄卫:杨吉河在“卫西南十五里。下流注于白水河”。
即今上海市杨浦区东北部沈行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上海县东北有“沈行”。
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北五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“承雀山” 之讹。即凫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4、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均作 “承匡山”。
1925年由济宁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临沂县 (今山东临沂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、莒县、莒南、日照、五莲、郯城、蒙阴、沂水、沂源、沂南、平邑、费县、苍山、临沐等市县地。1928年废。
又作棐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宣公元年 (前608),“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会晋师于棐林,伐郑”。杜注: “郑地。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。”古邑名。又作棐、斐。春秋郑邑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