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朔三镇

河朔三镇

亦作河北三镇。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,黄河以北魏博、成德、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。广德元年 (763) 平定史朝义,将三镇授安史降将。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: 魏博镇辖魏、博、贝、丘、澶、相六州,治所在魏州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); 成德镇辖恒、赵、深、冀四州,治所在恒州 (治今河北正定县);卢龙镇辖幽、蓟、涿、营、平、檀、妫、瀛、莫九州,治所在幽州 (治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三镇辖境包括北京市及河北大部、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。三镇节度使基本上是王朝辖境内的独立王国。安史之乱前,河朔为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; 乱后由于在武人长期统治之下,“暴刑暴赋,唯恤军戎” ( 《通典 ·职官》),社会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。《新唐书·史孝章传》: “大河之北号富强,然而挺乱取地,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。”


又称河北三镇。指唐平定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的成德、魏博、卢龙三个藩镇。唐宝应元年(762年)至广德元年(763年)平定史朝义后,即以此三镇先后授安史降将。三镇辖境前后有变化:成德镇常辖恒、赵、深、冀四州,治恒州(今河北正定县);魏博镇常辖魏、博、贝、卫、澶、相六州,治魏州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);卢龙镇常辖幽、涿、营、蓟、平、檀、妫、瀛、莫九州,治幽州(即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三镇辖区相当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大部、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。三镇名为唐朝藩镇,实是独立王国。百余年间,在武人统治之下,使原本黄河流域经济、文化发达的河朔地区,遭到了严重的破坏,至“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盖山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夏驾山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 卷9上虞县: 夏盖山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 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: 山形如盖,因以为名”。明嘉靖三十五年 (1556),明军败倭寇于夏盖山,即此

  • 大度川

    即大肚川。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。

  • 米糯汛

    又作弥诺、弭诺。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五十七里民乐镇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永绥开厅之始,粮运由此分贮,设有仓厂。后以地僻道迂,改易由高岩、花园两处”。

  • 阿速古儿千户所

    元置,属水达达路。治所在今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附近。辖境相当今乌苏里江流域。明废。

  • 北清河

    在今山东境。亦曰大清河。即古济水。其上源与会通河合, 自东平分流而西北,至鱼山之东,复折而东北, 经东阿、平阴、长清、济南、济阳、博兴等县市,东北入海。清咸丰间为黄河所夺。见“清河(2)”。

  • 太平岛

    为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中最大的珊瑚岛,位于郑和群礁西北。岛呈长梭形,长1400米,宽335米,面积0.43平方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黄山马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都阿巴岛。1947年改名太平岛。中国渔民称

  • 烟水亭

    北宋熙宁间理学家周敦颐之子筑,在今江西九江市甘棠湖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0江州: 烟水亭“在南门外李渤、甘棠两湖上长堤之间”。亭久废,清康熙间重建。

  • 黄冈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海阳县。即今广东饶平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饶平县: 黄冈镇“ (嘉靖) 三十七年,倭贼自漳州寇饶平,攻黄冈镇,据其城,官军败却之。三十八年复从平和突犯,入分水关至黄冈,既

  • 汉安县

    ①东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建安十八年(213)属江阳郡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汉安县“郡东五百里。土地虽迫,山水特美好,宜蚕桑;有盐井,鱼池以百数,家家有焉,一郡丰收”。《晋书·惠帝

  • 牧护关水

    在今陕西商州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: 牧护关水 “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。《州志》: 源出秦岭,西流入西安府蓝田县界,即坝水之上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