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县

河南县

①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。西汉属河南郡。西晋末废。东晋义熙末复置,北魏太和中属河南尹。东魏天平初改属新安郡,二年 (535) 改名宜迁县,为河南郡治。北周复名河南县。大业初徙治东京 (今洛阳市),为河南郡治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与洛阳县并为洛州治。永昌元年 (689) 改名合宫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又名河南县。三年 (707) 改名合宫县。景龙元年(707) 又名河南县。开元初与洛阳县并为河南府治。金废。

②南朝宋侨置,为河南侨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北。北魏废。

③1938年析伊宁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。以在伊犁河南岸,故名。1944年改名宁西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改宜迁县,北周复改河南县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与洛阳县同移治新都,即今洛阳市。唐永昌元年(689年)改合宫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改河南县。三年又改合宫县,旋复改河南县。金废入洛阳县。自汉至北朝属河南郡或河南尹,隋为河南郡治,唐、宋为洛州、河南府治。(2)南朝宋侨置,治今河南省新野县北。属河南郡。北魏废。(2)旧县名。1939年由河南设治局升县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察布查尔镇。1944年更名宁西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土尔扈特部

   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,其台吉舍稜与从子沙喇扣肯率部随渥巴钖汗从额济勒(今俄罗斯伏尔加河) 东归投附清朝,皆授札萨克,分编二旗,设一盟,称青塞

  • 九股河

    即今贵州雷山县北之巴拉河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9丹江通判:“九股河在城东,发源九摆罗山中,东北经凤党诸寨,入清江。”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丹江厅:“大丹江源出厅西南,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, 曰九股河,东

  • 十三陵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。因明代十三个皇陵皆营建于此而名。陵园有长陵(成祖)、献陵(仁宗)、景陵(宣宗)、裕陵(英宗)、茂陵(宪宗)、泰陵(孝宗)、康陵(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穆宗)、定陵(神宗

  • 西路中左翼末旗

   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末旗。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木伦。

  • 哲如宗

    即比如宗。今西藏比如县。藏文正字读音“哲如”,当地口语读比如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。

  • 尖峰山

   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丰都县:尖峰山在“县东五十里。山峰矗起,如卓剑然。亦曰尖峰山”。

  • 栖霞楼

    旧在今湖北黄州市郡仪门外西南隅。宋陆游 《入蜀记》: 栖霞楼 “本太守闾邱孝终公显所作。苏公 《乐府》 云,小舟横截春江,卧看翠壁红楼起,正谓此楼也。下临大江,烟树微茫,远山数点,亦佳处也。楼颇华洁。

  • 隋城山

    一名随州城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南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“涢水又径隋县南,隋城山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: 随州城山 “在州南七里。山势横亘如城郭然,州因以名。山南有三阜形如瓜,一名三瓜山”。

  • 永安砦

    北宋置,属丰州。在今陕西府谷县北。

  • 龙潭峡

   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龙潭峡“在凤台县(今晋城市)东南九十里。有五股泉流汇于此,其下陡绝为龙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