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沈丘县

沈丘县

①隋末置,属邥州。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。唐初属颍州,后省入汝阴县。神龙二年(706)复置,仍属颍州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)属顺昌府。金仍属颍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。寻复置。明洪武初废。

②明弘治十年(1497)以乳香台巡检司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。清属陈州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50年徙治今沈丘县(槐店)。


(1)古县名。唐神龙二年(706年)置,治今安徽省临泉县。属颍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,后复置。明洪武初又废,弘治十年(1497年)复置,移治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旧沈丘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东部,东、南与安徽省交界。属周口市。面积 1007 平方千米。人口122.6万。辖10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槐店回族镇。春秋为项国。秦置项县,治今沈丘县城,属陈郡。西汉置汝南郡。三国魏、西晋因之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改项县为秣陵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秣陵县为项城县。唐属陈州。蒙古至元初项城县废入商水县,寻复置。明宣德三年(1428年)黄河泛滥,项城县迁治殄寇镇(今项城市区南老城)。弘治十年(1497年)侨置沈丘县(故址在今安徽临泉县,秦为寝县,唐改沈丘县),治乳香台(今沈丘县城东南老城),因此地春秋时为楚之寝(一作“”)丘邑地,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颍州沈丘县:“沈丘在县南一百步,春秋或作寝丘,因丘立县。”属陈州。清属陈州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淮阳专区。1950年县人民政府由老城迁至槐店(即今沈丘县城)。1953年属商丘专区,1958年属开封专区,1961年属商丘专区,1965年属周口专区,1969年属周口地区,2000年属周口市。地处黄淮平原,地势平坦,沙颍河、泉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、芝麻等。工业有食品、机械、纺织、建材、印刷、酿酒、皮鞋等。漯阜铁路和洛界、商临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冢子湖、青堌堆遗址、贾逵墓、侯三冢、姬缭冢、乳香台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勇县

    ①唐永泰二年(766)置,属郎茫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里田房。后废。②元置,属腾冲府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古永。后废。古县名。(1)唐置,治今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境。属安南都护府。后

  • 伯木古鲁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伯木古鲁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乌思地区(前藏)有伯木古鲁(帕主)万户,其治所在

  • 清湖城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北。清廉州营设把总驻防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南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
  • 存鄢县

    即��鄢县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

  • 川沙镇

    ①原上海市川沙县治城厢镇。1993年撤销川沙县,改设浦东新区后,改为川沙镇。②即小川沙镇。在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,濒临长江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宝山县西北有“川沙”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。面积42

  • 兴平水

    亦作熙平水。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兴平水“在阳朔县北六十里。其源出自宝子山,南流者为兴平水,与桂江合”。

  • 城口山

    在今四川城口县北一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太平厅》: 城口山 “在厅北一百里。有诸葛城遗迹”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 卷4: 赤龙山 “山极雄峻,重叠三层,由山麓上第一层,高五里,为城口山,一名鹞子岩”。

  • 洋溪镇

    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洋溪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置巡司于此。道光十二年(1832) 裁,十六年 (1836) 设外委驻此。民国初设县佐。(1)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,东濒太湖。面积28平方千米

  • 中岳庙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城东嵩山黄盖峰下。秦时始建太室祠,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武帝游嵩山时加以扩建,北魏时改名中岳庙。庙址屡有变迁,唐中叶始定于今址。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黄盖峰下。嵩山原有太室祠,始建于秦。西

  • 松潘卫

    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松州、潘州二卫,寻并为松潘卫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。二十年 (1387) 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。嘉靖四十二年 (1563) 复改为松潘卫。辖千户所一、长官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