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毕里河

毕里河

亦作毕哩河。即今辽宁辽东半岛之碧流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毕里河“源出盖州卫东南山谷间,南流经复州卫入海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沙泊

    在今山东博兴县南,与小清河相接。《清一统志 · 青州府一》: 青沙泊 “为高苑 (今高青)、新城 (今桓台) 二县蓄水之地,庄民俱傍泊以居”。

  • 罗望江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1郁林州: 罗望江,“ 《九域志》: 在南流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郁林州: 罗望江 “在州西。一名西望江。亦出容山,绕流经州北,复西南流十余里,下流会南流江

  • 忠孝安抚司

    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忠孝军民府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废。永乐五年(1407) 复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废。元置,治

  • 水乐亭

    在今浙江东阳市西南八里。岘山二峰对峙,西岘飞瀑数丈,下注于涧,淙淙如漱玉。北宋熙宁中,王概作亭涧上,名水乐亭。苏轼有《东阳水乐亭》诗(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),苏辙有《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》。在今浙江省东阳

  • 陬溪

    即西溪。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二里。《新唐书·邓处讷传》: “陬溪人周岳与 (雷) 满狎,因猎,宰肉不平而斗,欲杀满,不克。见满已据州,悉众趋衡州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作 “鲰溪”。

  • 蜀县

    唐贞观十七年 (643) 分成都县东偏置,与成都县同为益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旧城东偏。天宝元年 (742),与成都县为蜀郡治。乾元元年(758) 改为华阳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置,治

  • 光岳楼

    在今山东聊城市旧城中心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以修城余料建。初名余木楼,后改东昌楼。弘治九年(1496)改名光岳楼。台基为砖石结构,高9米,占地1238平方米。楼为木构建筑,四层五间,高24米,歇山十

  • 太乙山

    即终南山。今陕西省秦岭山脉。古山名。又作太一山。又称周南山、地肺山、南山。即今陕西省秦岭终南山,一指今秦岭主峰太白山。

  • 泰山郡

    楚汉之际刘邦改博阳郡置,治所在博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)。因境内泰山得名。后移治奉高县 (今泰安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长清、莱芜以南,肥城以东,宁阳、平邑以北,沂源、蒙阴以西地区。东汉以后辖

  • 牟山湖

    在今浙江余姚市西三十里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10余姚县:牟山湖“在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周三十里,东北有土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