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、春秋诸侯国。嬴姓。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。青铜器 《梁伯戈》 有“梁伯作” 铭文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九年 (前641),“秦遂取梁”。即此。秦改为少梁邑。

②春秋周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,楚人 “为一昔之期,袭梁及霍”。杜注: “梁,河南梁县西南故城也。” 《国语· 楚语下》: 楚 “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”。

③春秋时国名,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。一说在今山东成武县东。《管子·轻重戊》: “桓公曰: 鲁、梁之于齐也,千谷也,蜂螫也,齿之有唇也。今吾欲下鲁、梁,何行而可? 管子对曰: 鲁、梁之民俗为绨。公服绨,令左右服之,民从而服之,公因令齐勿敢为,必仰于鲁、梁,则是鲁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。桓公曰: 诺。即为服于泰山之阳。……鲁、梁之君闻之,则教其民为绨。” 注: “鲁、梁二国,在泰山之南,故为服于此,近其境也。” 此即 《史记· 封禅书》 中 “禅梁父” 之梁父。或以为即 《春秋 ·庄公三十二年》 “齐侯、宋公遇于梁丘” 之梁丘,则在成武县东。

④战国七雄之一。即魏。因徙都大梁 (今河南开封市),故称梁。


(1)古国名。西周、春秋诸侯国。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。遗物《梁伯戈》有“梁伯作”等铭文。《左传》桓公九年(前703年):“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荀侯、贾伯伐曲沃。”僖公十九年(前641年):梁伯“好土功”,秦趁其“民罢而弗堪”,灭之。秦为少梁邑。(2)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1年):楚“袭梁及霍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泾江

    又名禁江。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九十里长江北岸。《明史·太祖本纪》: 太祖二十三年 (1363),陈友谅围南昌,太祖帅舟师赴救,“次湖口,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,遏友谅归路……友谅食尽,趋南湖嘴,为南湖军所

  • 糁潭镇

    唐置,在今安徽无为县南七十里长江北岸。《新唐书·杨行密传》: “ (孙) 端、(赵) 晖次采石,行密自糁潭济,端等战不胜。” 北宋属无为县。

  • 三畤原

   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,接扶风县界。《元和志》卷2武功县:三畤原“在县西南二十里。高五十丈,西入扶风县界”。隋文帝葬于此,谓之泰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扶风县:“《志》云:秦文公作鄜畤,宣公作密畤,灵公作吴阳

  • 少误石

    俗称少误石司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荣乡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少误石土百户。

  • 洛平县

    ①西魏置,属上明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上明县。②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,属上

  • 赤城县

    ①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改赤城堡置,属宣化府。治所即今河北赤城县。民国初属直隶口北道。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属河北省。1958年废入龙关县,1960年复名赤城县。②1929年鄂豫皖革命根

  • 高丽屯站

    清置,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 “第一站” 条下: “高丽屯站在铁岭县北十里。”

  • 沈巷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

  • 塔山堡

    ①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东南塔山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广宁前屯卫: 塔山堡在 “卫东南六十里”。②明置,属义州卫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义州卫: 塔山堡在 “卫东南六十

  • 菱花池

    在今河南省镇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镇平县: “菱花池在县西南。俗名天池。广五丈余。有菱芡、蒲鱼之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