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年 (256),“燕攻昌城,五月拔之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昌城侯国。②即昌国城。战国时齐邑,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昌城村。③在今河南南乐县南。《晋书·
又名笠泽。在今江苏吴江市一带。或说即今太湖。《国语·越语》: “是故败吴于囿,又败之于没。”古湖名。又称笠泽。在今江苏省吴江市一带,或以为即今太湖。《国语·越语》:“是故败吴于囿,又败之于没。”即此。
唐渤海国王陵。在今吉林敦化市。武王名武艺,系渤海高王(即大祚荣)的世子,初封桂娄郡王。高王二十二年(719)春三月,武艺嗣立,为渤海二世主。同年八月,唐遣使册封武艺为左骁卫大将军、渤海郡王、忽汗州都督
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漏水“出南山赤谷,东北流径长杨宫东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:“赤谷在(盩厔)县东南三十五里。”
唐上元二年(675)改玉山州置,治所在乌雷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)。《元和志》卷38陆州:“以在海南,有陆路通海北, 因以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为玉山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陆州。辖境相当
1940年由沙县、明溪、永安三县析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三元镇(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)。1956年与明溪县合并,改设三明县。因设治于三元镇,故名。旧县名。1940年析沙县、明溪、永安三县各一部置,治今
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。明属海澄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海澄县:月港“在县城西,南接南溪,东通海潮,其形如月”,故名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景泰初,海外贸易逐渐兴起,“民多货番为盗”。成化、弘治年间“
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之八圻。元、明时置长桥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吴江市八坼。元置八斥站,明置长桥巡检司于此。明、清时为运河沿岸南北交通要镇。
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吴越国置,治所在嘉兴县(今浙江嘉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的杭州湾以北(不含海宁市)、桐乡市以东地区及上海市所属吴淞江以南地区。北宋属两浙路。南宋属两浙西路。庆元元年(1195)
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三十里四都镇。1919年《江西福建明细图》:福建诏安县东北有四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