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南仓镇
即今河北玉田县西南二十五里林南仓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4玉田县图: 西南有林南仓镇。民国时期,与鸦红桥、窝洛沽为县中三大镇。
在河北省玉田县中西部。面积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南仓,人口 9780。处金代“御林”南,且有官府粮仓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同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及芦苇。有制砖、造纸、榨油、五金等厂。为县内苇编产品集散地。开滦矿务局林南仓煤矿驻此。煤矿铁路专线接津蓟线。新宝、香小公路经此。
即今河北玉田县西南二十五里林南仓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4玉田县图: 西南有林南仓镇。民国时期,与鸦红桥、窝洛沽为县中三大镇。
在河北省玉田县中西部。面积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南仓,人口 9780。处金代“御林”南,且有官府粮仓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同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及芦苇。有制砖、造纸、榨油、五金等厂。为县内苇编产品集散地。开滦矿务局林南仓煤矿驻此。煤矿铁路专线接津蓟线。新宝、香小公路经此。
即今浙江象山县西墙头镇。明嘉靖《象山县志》 卷2: 墙头在 “县西二十里,为四市”。在浙江省象山县西北部、象山港南岸。面积8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墙头,人口2800。相传陈姓于南宋咸淳
在今福建浦城县东九十里高泉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东汉末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九十五里洋溪乡南宁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巫溪水“又径北井县西,东转历其县北,水南有盐井,井在县北,故县名北井”。后属固陵郡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泰始五年(26
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西汉属泗水国。东汉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南朝宋废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凌水 “出凌县东,流径其县故城东,而东南流注于淮”。县以凌水为名。
清康熙五十一年 (1712) 置,属宁远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 (河西)。雍正六年 (1728) 改为土千总。
即茂湿山。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十三年 (797) 攻吐蕃,“元膺出湿山、成溪” 即此。
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小青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州: 靳家河 “一名小青龙河,亦汇众流达潮河以入海”。
金置,属长清县。在今山东齐河县西南。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北松花江与黑龙江会合处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三月置。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在今云南曲靖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沾益州:伯蒙山“在州东南二百里。高出诸山之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