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岩
即王城山。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三十五里。宋《嘉定赤城志》卷20黄岩县:王城山“本名方城山……俗呼方岩”。
在浙江省永康市东。海拔384米。山体由凝灰岩等构成,为断块山。山形方整,顶部平缓,四壁如削,故名。山上有广福寺、广慈寺、听泉楼、金鼓洞、唐樟等胜迹。为旅游胜地。
即王城山。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三十五里。宋《嘉定赤城志》卷20黄岩县:王城山“本名方城山……俗呼方岩”。
在浙江省永康市东。海拔384米。山体由凝灰岩等构成,为断块山。山形方整,顶部平缓,四壁如削,故名。山上有广福寺、广慈寺、听泉楼、金鼓洞、唐樟等胜迹。为旅游胜地。
在今山西沁县南十里段柳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“周德威等退屯乱柳”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威胜军:“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。”在今山西省沁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
元至元末置,属思明路。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南。寻废。
1941年由中卫县析置,属宁夏省。治所在今宁夏中卫县南香山。1949年废。1941年由中卫县析置,治香山(今宁夏中卫市香山堡)。1949年撤销,并入中卫县。
在今河南南乐县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南乐县:五花营,“唐时河北五镇尝会兵于此,因名。后人因其壁垒,聚居成镇”。
清雍正二年(1724)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。乾隆九年(1744)移驻白塔城(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)。二十六年(1761)改置大通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置,治今青
明置,即今甘肃岷县西岷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岷州卫 “遮阳堡” 条下: “卫治西今有岷山驿。”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: 黄崖口关“在密云县西北八十里,石塘路西北”。后金崇德七年 (1642),阿巴泰伐明,自墙子岭入此,克长城。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大黄崖口。清崇德七年(1642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加麻万户。《西藏王臣史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加麻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。其治所在今墨竹
清嘉庆三年(1798)改平越府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福泉、瓮安、余庆、湄潭等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嘉庆三年(1798年)改平越府置直隶州,治今贵州省福泉市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福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,属茂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