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江
①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 新江 “唐咸通中郡守颜遐福奏开,以通湖南,才十余里而辍。故迹犹存”。
②即今广东西江支流新兴江。源自广东新兴县,北流至高要市东入西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新江 “在州南五里。有水入于漓江甚浚急,土人曰新江,以其源出于新州东南山谷间,泝洄而上,三日至新州,为新兴郡之故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新江在 “府南六里。源出新兴县乱山中,北流百四十里,入于大江,谓之新江口”。
①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 新江 “唐咸通中郡守颜遐福奏开,以通湖南,才十余里而辍。故迹犹存”。
②即今广东西江支流新兴江。源自广东新兴县,北流至高要市东入西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新江 “在州南五里。有水入于漓江甚浚急,土人曰新江,以其源出于新州东南山谷间,泝洄而上,三日至新州,为新兴郡之故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新江在 “府南六里。源出新兴县乱山中,北流百四十里,入于大江,谓之新江口”。
在今福建同安县西南。明正统元年 (1436)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
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。清嘉庆《南溪县志》卷3:李庄镇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民国《南溪县志》卷1:李庄镇“宋以前县治,地滨大江,又当叙南孔道。故商业繁盛,居民千余家,与宜宾交通极便”。抗日战争期间
北宋置,属宋城县。在今河南商丘县南。
又作布枯拉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波惹尔斯科耶西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乌苏里江东岸有“布枯拉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
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六十里大汶口村南。地处大、小二汶水会合处。1959年首次发现,进行发掘,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。后来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与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“大汶口文化”。1982年定为全
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侨置,属南汉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南齐废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东北,先烈中路西侧。初名三望岗,俗称红花岗。1911年4月27日 (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),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,与敌人激战一昼夜后失败,战死和被捕牺牲的有一百多人。起义
①在今江西庐山,地当星子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5南康军: 锦绣谷,“ 《庐山记》,谷中奇花异草不可殚述,三四月间,红紫匝地如被锦绣,故以为名”。②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半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8袁州: 锦
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三十里北鱼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宁晋县图:东南有北鱼台。
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。《越绝书》卷11:“赤堇之山,破而出锡。”②一名鄞城山。在今浙江奉化市东白杜乡与鄞县交界处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4奉化县:“《旧志》载赤堇山在鄞县东四十里,云山有草曰赤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