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沙白盐池
在今甘肃民勤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 新中沙白盐池 “在卫东五十里。《志》云: 卫东四十里有小盐池,卫南三十里有三坝白盐池,卫西二百二十里有鸳鸯白盐池,又有小盐池,俱产盐”。
在今甘肃民勤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 新中沙白盐池 “在卫东五十里。《志》云: 卫东四十里有小盐池,卫南三十里有三坝白盐池,卫西二百二十里有鸳鸯白盐池,又有小盐池,俱产盐”。
在今甘肃张掖市东。一说在今永昌县西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 南凉嘉平四年 (411),伐北凉,“五道俱进,至番禾苕藋,掠五千余户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张掖市东(一说在今甘肃永昌县境)。十六国南凉嘉平四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七十里清凉山南麓。修定寺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,现已废圮。现存唐塔一座,塔门楣上有 “邺县令裴□康古,咸通十一年五月” 的题记,塔身平面呈正方形,用模制的菱形、三角形、矩形、
①隋仁寿末置,治所在沈黎县 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县及泸定、石棉、甘洛等县部分地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汉源县 (今四川汉源县北九襄镇)。九年(626) 废。
在今陕西城固县东北湑水河北岸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壻水 “东南径大成固北,城乘高势,北临壻水。水北有韩信台,高十余丈,上容百许人。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,设九宾礼,以礼拜信也”。唐岑参 《赴嘉州过城固寻永
亦作洋平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、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。南朝宋改为阳平县。
南齐永明元年 (483) 以流户置,属东莞琅邪二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或东海县境。后废。
又作唅口、㟏口。即含山之口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自古有道由今闻喜县东经垣曲县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,称作唅口道或含山路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洮水源东出清野山,“其水东径大岭下,西流出谓之唅口”
元置,属吐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(街村)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,与鱼通、长河西合并改置长河西、鱼通、宁远宣慰司。
明嘉靖中建,即今广东惠阳市 (淡水镇) 西北潼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 蚬壳营 “在府西北,与博罗县接界。有官军戍守”。
即今四川渠县东南卷硐乡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 卷4: 卷硐场 “县东四十里,即卷硐门,当巴夔之冲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