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斗门镇

斗门镇

①又名陡门桥镇。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陡门桥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无锡县图:西北有斗门镇。

②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斗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斗门镇“在长安县(今西安市)西三十里。旧设主簿,嘉庆七年移”。


(1)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望,人口2320。以昔有陡门,后简作斗门得名。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:“玉山陡门闸,在(绍兴)府城东北三十二里,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建。”1949年为斗门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改置镇。1992年马海、袍谷乡并入。地处水网平原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淡水鱼等。有纺织、建材、建筑、五金、机械、酿酒等业。杭甬高速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三江闸、三江古城墙等。(2)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西部、虎跳门水道东岸。面积103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斗门圩,人口5950。1958年为斗门公社,因公社驻斗门圩,故名。1959年析置赤坎、濠涌两公社,1963年并入斗门公社。1984年改区,1986年设镇。东枕黄杨山,南倚鹤兜山,西北平原接虎跳门水道。主产稻、甘蔗,并产花生、茶叶、荔枝,小濠涌荔枝著名。有汽水、编织、制衣、汽车修配、粮食和茶叶加工等厂。井横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金台寺、张世杰墓、马南宝墓、木龙岁冢等。(3)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部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斗门,人口7200。镇以驻地名。清、民国初均设镇,清曾设县丞署,为古长安县八大镇之一。1949年设斗门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稻,盛产苹果、猕猴桃。有磷肥、面粉、砖瓦、机械、轧花、纺织等厂。西户铁路、西宝公路南线经此,韦斗公路终点。有西汉昆明池遗址及石雕牛郎织女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拉卜楞设治局

    1926年由甘肃临夏、临潭及青海循化析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即今甘肃夏河县 (拉卜楞镇)。1928年改为夏河县。1926年置,治今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。1928年升县,并改名夏河县。

  • 三河郡

    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所在白土县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)。以金城河、赐支河、湟河而名。后废。十六国南凉置,治白土县(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)。辖境约当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带。北魏废。

  • 龙尾冈

   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武皇纪》:唐大顺二年(891),“李存孝董前军攻临城,镇(州)人五万营于临城西北龙尾岗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北。唐大顺二年(891年),李克用大破王镕军于此

  • 威宁营

    明置,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威宁营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 “清河堡” 条下: “西有白塔佃可按伏,又西有威宁营可屯兵。” 明在此置铁场百户所。

  • 昆阳州

    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巨桥万户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巨桥城 (今云南晋宁县东南四里堡孜)。明属云南府,正德四年 (1509) 迁治今晋宁县治昆阳镇。崇祯七年 (1634) 迁治今晋宁县西南二里大

  • 新开门

    即新门。南宋临安城东城门之一。

  • 灵平砦

    旧好水砦。北宋绍圣四年(1097)赐名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杨郎乡西北王浩堡古城。大观二年(1108)属怀德军,金属镇戎州。元废。

  • 玉虹泉

   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玉虹泉“在英山县西北三十里。石壁镌三大字,并有石刻题咏”。

  • 停云 (雲) 岩

    在今四川南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一》: 停云岩 “在南部县北二里。宋李焘有诗”。

  • 上干溪

    在今江西玉山县东,即信江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玉山县:上干溪“水出县东五里,源出怀玉山。《旧记》云,溪源干浅,秋冬不通舟船,故名曰干溪。或谓干之字误也。又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云,余干县以水为名,本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