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陵溪
亦名永谷水。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南长滩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,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,溪即永谷也。”
亦名永谷水。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南长滩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,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,溪即永谷也。”
又作乌第河、乌达河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茨克海。明永乐五年(1407)于此置兀的河卫。古水名。又称乌第河、乌达河,皆同音异译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明于此置兀的河卫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
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一》:水沉洞“在永定县(今张家界市)西北鲁阳溪。自永顺府桑植县流至此洞,伏流不见,俗呼为鲁阳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慈利县“燕子洞”条下:“县西北又有水沉洞,皆深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宝石山上。高45米。北宋开宝中吴越宰相吴延爽建。咸平中,僧永保募资重建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卷8: 永保 “行人呼师叔,遂称保叔塔”。后叔讹作俶。原名应天塔,又称宝石塔。在浙
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阳信县 “桑落墅” 条下: 黄巾寨,“相传汉末黄巾屯聚处”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阳信县东南部。属商店镇。人口753。明永乐年间,因村址系东汉末年黄巾寨兵营遗址
东魏武定八年 (549) 分宿预县置,属下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分宿豫县置,治今江苏省宿迁市西。属下邳郡。北齐废。
在今江西星子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含鄱岭“在星子县北庐山之半。面鄱湖,若有吞吸之状,故名。岭之南,中豁为含鄱口”。
北周改沛郡置,属方州。治所在石梁县(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改沛郡置,治石梁县(今安徽天长市西石梁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长市境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南象湖山。明嘉靖 《漳平县志》 卷2: 象湖 “在感化里。薮泽半亩许,泉混,泥深无底,视若田然。相传昔有象奔过此,遂沉不起,因名”。《明通鉴》: 正德十二年 (1517),“詹师富等据
①又名石梁涧、石梁溪。即今安徽天长市北白塔河。源于来安县西,东流入高邮湖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:南朝宋泰始间,萧道成破薛安都军,“进屯石梁涧北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濡须水。因濡须水流经七宝、濡须
古名忽汗河、忽儿海河。亦名瑚尔哈河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之牡丹江,为松花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瑚尔哈河 “按旧本 《通志》以此河为呼尔哈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