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纳县
南朝宋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市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 属端州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广东省高要市南。属新宁郡。隋大业初废入博林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端州。后又废。
南朝宋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市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 属端州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广东省高要市南。属新宁郡。隋大业初废入博林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端州。后又废。
唐置,为军镇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境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8威州: 姜维城“自州南一十里,上有一门,唐武德七年置州之所也”。
东汉建武二十年(44)改沛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萧县、亳州、固镇、五河、灵璧、淮北、濉溪、宿州、宿县及江苏沛县、丰县、河南永城等县市地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
又名岐口。即今河北黄骅市东北海滨岐口镇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置岐口守备署,并有把总驻守。
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旧属永宁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安徽无为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裹河在 “州西十里。源出州北五十里之青檀山,下流入大江”。
在今福建泉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晋江县:石笋桥“在府西临漳门外,跨笋江上。宋皇祐初,创浮桥,名履坦。嘉祐间重修,改曰济民。元丰初修饰,曰通济。绍兴间,改作石桥。庆元中,又造二小石桥相续,以达临漳门
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阜阳市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商、於、析、郦、宗胡之地,夏路以左,不足以备秦。”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省阜阳市。因春秋胡国,胡姓之宗,故名宗胡。《史记·越世家》:“商、於、析、郦
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酉阳宣抚司: 胡子崖 “在司北百里。崖下路通司治,行者过此,有水自崖悬流,可以济渴”。
一名三交川水。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2泾州灵台县:“三交川水,在县东南十五里,亦名三香水,源从麟游县。”
又称西阿巴哈纳尔旗。旧旗名。1949年由阿巴哈纳尔右翼旗改名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南阿巴嘎大王府,属察哈尔省。1950年合并于西阿巴嘎西阿巴哈纳尔联合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