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彰武县

彰武县
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以养息牧场垦地置,属新民府。治所在横道子 (今辽宁彰武县)。民国 《彰武县志》 卷1: “以地在彰武台门外,故取名彰武县。” 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,后改属洮昌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


在辽宁省北部,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属阜新市。面积3635平方千米。人口41.7万。辖8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彰武镇。清顺治四年(1647年)蒙古宾图郡王和吐默特达尔罕王将县境土地献朝廷,做三陵牧养地。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设养息牧场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设县治,以地处彰武台门外名彰武县,属新民府。民国《彰武县志》:“以地在彰武台门外,故取名彰武县。”光绪三十三年属奉天省。民国初属奉天省辽沈道,后属奉天省洮昌道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属辽西行政公署。1946年4月属辽北省五专区,同年6月属辽吉区行政公署一专区。1947年属辽北省五专区,1949年属辽西省,1954年属辽宁省。1955年属锦州专区,1959年属阜新市。地势北高南低,东、西部为丘陵,北部为沙荒,中、南部为平原。河流有柳河、绕阳河、养息牧河、秀水河等。属中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玉米、高粱、大豆、稻、小麦等。矿产有硅砂、珍珠石、萤石等。有机械、建材、纺织、化工、电力、食品、造纸等。有大郑铁路和101、304国道、开彰等公路。名胜古迹有千佛山、大清沟、那木斯莱湖、巨龙湖、高山台、圣经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笮都县

    即筰都县。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 “臣瓒曰: 《茂陵书》 沈黎治笮都,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白凤山

    在今湖北咸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龙潭安抚司:白凤山在“司西十里”。

  • 茶庵集

    即今安徽寿县南茶安乡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西南乡 《市集》: 茶庵集 “离城一百一十里”。

  • 旧口镇

    亦作臼口镇。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。民国设县佐。在湖北省钟祥市南部、汉水东岸。面积201平方千米。人口10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旧口,人口1.1万。本名臼口,臼谐音旧,故名旧口。建国初为旧口区,

  • 平卢

    唐方镇名。即淄青。治所在青州(今山东青州市)。

  • 泸溪桥

    在今福建南安市北。元至顺间 (1330—1332) 置泸溪巡司于此,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废。

  • 大峪岭

    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大峪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壶关县:“大峪岭在县西南三十里,有铁矿。”

  • 羊尾山店

   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南羊尾镇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羊尾山店“在郧西县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隆虑山

    亦名林虑山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西汉置隆虑县,即以此山为名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 “及青犊破,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。” 即此。东汉改名林虑山。古山名。又称林虑山。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。西汉更始二年(

  • 立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伏虞县。即今四川仪陇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立山镇。在四川省仪陇县东端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立山,人口 2310。因立山寨得名。1949年为立山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