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博县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后属羁縻穹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后属羁縻穹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一百十里余家乡大坞村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8遂安县:“县有溪,曰武强,以山得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0遂安县: 武强山 “与歙之白漈诸岭相错,峰峦险阻。唐末乡兵保
即察雅。在今西藏察雅县东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扎克,大山峰也。雅布,檐也。地有山峰,下瞰如檐,故名。”
即今云南弥勒县东南九十二里江边乡。清光绪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弥勒县东南有江边塘。
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 晋公子重耳从秦返国,“济河, 围令狐, 入桑泉, 取臼衰”。文公七年(前620),晋人“败秦师于令狐,至于刳首”。均此。②在今河南杞
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黄岩县: 松岩在 “县西十五里。沿岩而上,凡七里始登石梯,梯数百级,俗名古仙百步街。上平广,有古松、碧潭之胜”。
在今陕西蓝田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京兆郡蓝田县:“永淳元年作万全宫,弘道元年废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6载:“万全宫在(蓝田)县东四十五里,开耀三年诏,新造凉宫为万全宫。”高宗遗诏停废万全宫,武后文
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北六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裁。
亦名章谷屯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 改霍耳章谷安抚司置,属打箭炉厅。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。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 “霍耳章谷安抚司……同倬倭一并改流。后发还,而章谷无人承领,改为炉霍屯。” 宣统三年
在今湖南汉寿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洞庭湖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龙阳县 “洞庭湖” 条谓 “洞庭夹为盗贼渊薮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一》: 洞庭夹“舟楫泊此候风,水大则由洪沾,水小则由夹入湖,其南七十里为沅江
在今浙江宁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枫槎岭 “在县南二十里,亦曰枫岭。嘉靖中,倭寇入犯,官军御之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宁海县东南。明嘉靖中,官军御倭寇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