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府
蒙古中统元年(1260)升开平王府置,治所在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)。四年(1263)以阙廷所在,加号上都,改置上都路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、多伦县、赤峰市及河北承德市、赤城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置开平府,属北平行省。寻废府县置开平卫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年)筑城,中统元年(1260年)定都置府,治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20千米闪电河北岸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。四年加号上都,并升为上都路。
蒙古中统元年(1260)升开平王府置,治所在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)。四年(1263)以阙廷所在,加号上都,改置上都路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、多伦县、赤峰市及河北承德市、赤城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置开平府,属北平行省。寻废府县置开平卫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年)筑城,中统元年(1260年)定都置府,治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20千米闪电河北岸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。四年加号上都,并升为上都路。
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长甸河口。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。清设县丞驻此,民国改县佐。
古代郫、捡二江的总称。战国秦李冰任蜀守时,兴修岷江水利工程都江堰,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分江水为二支:北支为郫江,又名北江;南支为捡江,又名流江、南江。分流经过成都城北面和南面,然后合而南流。今成都市北
亦名梁山。即剑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剑门县: “梁山,在县西南二十四里。即剑门山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4剑门县: “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,故曰剑门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
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高板镇。清嘉庆《金堂县志》 卷2: 高板桥场 “俗名唐家场,去城(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) 一百一十里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振州置,治所在宁远县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振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振州改置,治宁远县(今海南三亚市崖城镇)。辖
宋改西亭驿置,在今浙江绍兴市西门外。明改蓬莱驿。
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石浔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福建省泉州市同安区东南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移烈屿巡检司于此。属泉州府同安县。
①即沉犀郡城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。《寰宇记》卷74犍为县:“后周保定三年于沉犀山下置沉犀州。《益州地理志》云: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,故以为名。至隋开皇三年废沉犀州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。”②在今四
①即孤竹山。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 5永平府: 洞山 “其山产铁。有冶”。②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同安乡西南。是我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。唐大中时,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
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东南高滩营,西南近寨岗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连州》: 高滩营 “在阳山县西北六十里,接连山厅界。系八排三坑瑶出入之路。明成化中置,后废。本朝顺治十五年复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