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水县
北魏延昌中置,属褒中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南郑县西南濂水镇。南朝梁大同中废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) 复置,绍定间废。
北魏延昌中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南。南朝梁大同时废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复置,绍定时废。
北魏延昌中置,属褒中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南郑县西南濂水镇。南朝梁大同中废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) 复置,绍定间废。
北魏延昌中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南。南朝梁大同时废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复置,绍定时废。
西汉置,属渤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信阳乡。西晋属乐陵国。北魏属乐陵郡。北齐移治马岭城(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)。隋徙治今县南七里西程子坞,为棣州治。大业初为渤海郡治。唐初为棣州治,后属棣州
①秦置,为上党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八里。东汉末属上党郡。北魏移治今长治县东北十五里西故县。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寄氏县置,属潞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长子县。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属潞州。北宋
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拟置,属黑龙江省瑷珲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漠河县黑龙江南岸漠河乡。1914年设漠河设治局,1917年改为漠河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漠河,属
亦作白杨坝。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。旧属四川奉节县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28: 白杨坝 “在 (奉节) 县南三百里,居民稠密,界接施南。有伏水”。清设外委、把总分防。
明置,属越巂卫。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剌伯关 “在越巂卫城西北二十五里”。
赤狄别种。《左传》:闵侯二年(前660),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”,即是。疑都城本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皋落,后迁至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皋落。又作皋落氏。西周、春秋时国名。都城即今山西省昔阳县东南皋落,后
在今贵州平塘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都匀卫:平洲河“在平洲六洞长官司南。水中有洲,土人开肆贸易其上”。
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。为太子河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东郡居就县: “室伪山,室伪水所出,北至襄平入梁也。”
即玄武山。又名三隅山、三堆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中江县:元武山“在县城东南涧中。石多龙蛇状, 因名。圣水泉出焉”。
①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忻州“程侯山”条下:“西北十五里有云中山。下有谷, 云中水出焉。山之北即崞县界。”②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一》:云中山“高出云汉,故名”。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