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顶山

平顶山

①在今山西广灵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“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,其顶方平。”

②在今辽宁抚顺市南。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制造“平顶山惨案”于此,殉难三千多同胞。1972年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及遗骨馆。

③在今辽宁本溪市南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:平顶山在“(辽阳)城东一百里。山周三十里,其顶平厂可耕稼”。山当因此而名。

④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唐王山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平顶山在“(海州卫)城南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平顶山在“上有积水不涸,俗名浴盆山。唐太宗曾驻跸于此。一名车驾山,又名唐王山”。

⑤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,属哈达山脉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平顶山在“(吉林)城西南九十里。高三里”。

⑥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市区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汝州》:“平顶山,在郏县东南五十五里。接南阳府叶县界。延袤十里。绝顶平垣,无峰峦,故名。”今平顶山市以此山名。


(1)山名。在黑龙江省铁力市、通河县间,汤旺河以西,松花江北面。属小兴安岭南段。山体以花岗岩、片麻岩、玄武岩为主。同名主峰海拔 1429 米。有红松林及铁矿。(2)区片名。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西部。东与老虎台相邻,南连顺城区千金堡,西至南昌路,北与新抚区东岗为界。原名栗子沟。日军侵占时期因建矿用土,将一座小山顶挖平,故名。三面环山,多为平房。住户多为老虎台煤矿与抚顺华丰厂职工。有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滨州站

    又作宾州。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西祥州正东(北) 宾州 (站)。” 清废。

  • 兀鲁灰河

    又作兀勒灰河,兀鲁骨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元太祖建国前曾与克烈部王罕激战于此,后为太祖弟合赤温封地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》:“诸王也只里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攻,遣使告急。复从皇孙移师援之,败

  • 琅川县

    北宋大观二年 (1108) 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泗渡镇北。宣和三年 (11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贵州省遵义市泗渡北。属播州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

  • 查灵海

   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部之扎陵湖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 查灵海 “在黄河源鄂敦他拉之东,广二百余里。东西长,南北狭,黄河亘其中而流,湖水色白而形长”。

  • 永嘉江

    一名永宁江。即今浙江南部之瓯江。发源于今浙江龙泉市南,东经云和、丽水、青田、永嘉、瓯海、乐清六县市, 于温州市东入东海。《元和志》卷26温州:永嘉江“一名永宁江。在州东三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9温州永嘉

  • 清泉

   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黎平府: 清泉 “在湖耳长官司治西南。两石相向,中有泉穴深不可测”。在今北京市南。西晋时和演与乌桓单于密谋杀王浚于此。

  • 广宗县

    ①西汉元始二年(公元2)置广宗国,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。”即此。后废。东汉永元五年(93)复置广宗国,后为县,属巨鹿郡。三国魏属安平郡。西晋

  • 仙洞村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

  • 阿庐山

    在今云南泸西县城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:阿庐山“在州城西二里。延亘四十余里,南连弥勒,北跨师宗。旧有阿庐部”。

  • 分水岭

    ①在今北京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天府:分水岭在“府西四十五里。山涧诸水至此分为二:一入卢沟河;一入房山县界”。②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分水岭“滦河径其西,漆水径其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