幙山
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三里象山。下临幕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: 幙山在 “县东三里。相传左难当与铺公祐相持于此,故垒尚存。其西有两峰最高,与县西响山相对,如门户然,为县治拱卫”。
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三里象山。下临幕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: 幙山在 “县东三里。相传左难当与铺公祐相持于此,故垒尚存。其西有两峰最高,与县西响山相对,如门户然,为县治拱卫”。
即今四川高县东北月江镇。清光绪《庆符县志》卷11北路:月口场“距城九十里”。
又名白带山、题山、云居山、小西天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。山因藏石经而名。山有石经洞,下有云居寺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:“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,募缘凿石为板,刻经一藏
1916年析原丽江府地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福贡县。处江边沙坝上,原名沙坝,傈僳语讹为上帕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康乐设治局。1916年以丽江县西北部上帕村一带析置(县级),治上帕
又作博和里屯。明末清初索伦部屯寨,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卡赞卡村一带。《清太宗实录》 卷51: 崇德五年 (1640) 三月,萨穆什喀等讨博穆博果尔乱,“博和里屯之额尔喷……,已归额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曲请府》:冷水塘“在寻甸州东五里。俗名矣部乌泉,发源七里桥,分二派入车翁江”。
在今辽宁法库县西。为辽河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法库直隶厅:“又西秀水河,南入新民。”秀水河在新民东入辽河。辽河支流。在辽宁省北部。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,南流至新民市吴长岗东侧入辽河。长1
①亦称东园、东明园。为金代皇家御园。在金中都(今北京市)皇城内东垣内侧迤南,西邻宫城东垣,北至东华门处。《大金国志》载:大定十七年(1177)四月,“国主与太子诸王在东苑赏牡丹”。②亦名梁苑、兔园、竹
即今河北蠡县东北二十里辛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蠡县图:东北有辛兴村。(1)在河北省蠡县中部。面积64.7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辛兴,人口 7000。初名新兴,后讹为今名。1957
1942年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赫章县。在贵州省西北部,邻接云南省。属毕节地区。面积3235平方千米。人口64.4万,有汉、彝、苗、布依、回等民族,少数民族占21.7%。辖6镇、12乡(含12民族
①明置,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复州卫: 盐铁场,“ 《志》 云: 盐场百户所在卫西四十二里,铁场百户所在卫北九十里”。按复州卫治所在今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。②明置,在今辽宁大连市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