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彦河
又作巴言河。即今黑龙江省鸡东县南大石头河。源出老爷岭,东北流入穆棱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穆轮河“又东流,有巴言河自南来注之”。
又作巴言河。即今黑龙江省鸡东县南大石头河。源出老爷岭,东北流入穆棱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穆轮河“又东流,有巴言河自南来注之”。
即伊河。伊河河谷平原亦称伊川。在今河南栾川、嵩县、伊川等县境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二年(前638),“初,平王之东迁也。辛有适伊川,见被发而祭于野者, 曰不及百年,此其戎乎?其礼先亡矣。秋,秦、晋迁陆浑
在今湖南石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石门县 “台直寨” 条下: “又县西十五里有将军渡,渡口有石如将军状,因名。路通九溪、添平、麻寮诸处。洪武中,九溪卫拨军把守于此。”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三里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统和七年(989)五月,“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”。即此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3里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辽统和七年(989年),圣宗“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”,即此。其地
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南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南乐县:朱龙河“源自开州澶渊陂分流,过清丰县界,入县境。至赵家庄, 曲折南回,复入开州界,注黑龙潭。今涸”。
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)降安西府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以西地。1913年改为安西县。(1)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以西蕃十八族部置,约治今甘肃省临潭县附近,曾置十八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峡州卫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后废。
即今河南滦川县西北三十里陶湾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 10: 同治三年 (1864) 二月,“宋庆驻陶湾,顾西路; 张曜驻三川,策应各路”。
即今宁夏西吉县东南硝河乡西硝河城。清置固原分州于此。民国初并入固原县。
唐置,为羁縻州,属安定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围定镇西北古模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罗定州:建水巡司“治建水乡,后迁县东南古模村,又迁高要县白坭村,寻复还白模”。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。明初于此置建水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