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郡

巴东郡

①东汉建安六年(201)改固陵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鱼复县(三国蜀汉改为永安,西晋复为鱼复,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)。二十一年(216)复改固陵郡。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复为巴东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万县市以东,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移治阳口县(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信州为巴东郡, 治所在民复县(今四川奉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梁平、丰都以东地区及湖北兴山、秭归以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信州。地控三峡之险,历为重险之地。三国时为蜀汉东部门户,有重兵屯守于此。
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归州置,治所在秭归县(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、兴山、巴东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归州。


(1)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,益州牧刘璋改固陵郡置巴东郡。治鱼复县(今奉节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、奉节、云阳、开县、巫溪等县地。属益州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年)属梁州,太安二年(303年)复旧,东晋永和初属荆州,南朝齐曾属巴州,梁为信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信州为巴东郡。辖境扩大至今重庆市黔江区、忠县、丰都、石柱、酉阳、秀山、梁平、巫山等县,湖北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及贵州省铜仁市和印江、松桃等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信州,二年改为夔州。(2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归州置,治秭归县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秭归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秭归、巴东、兴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曰归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雀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古邺城北城西北隅。东汉末曹操所筑,为邺都三台之一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武帝纪》: 建安十五年(210),“作铜雀台”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中曰铜雀台,高十丈,有屋百余间……石

  • 马口良堡

    即今湖北保康县南马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:马口良堡在“县东南二百里。成化中建”。

  • 子午关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长安县:子午关“在县南百里。王莽通子午道,因置此关。魏遣钟会统十万余众,分从斜谷、骆谷、子午谷,趋汉中。晋桓温伐秦,命司马勋出子午道。今洋州东二十里曰龙亭,此入子午谷

  • 博腊砦

    宋置,属阳江县。在今广东阳江市或阳东、阳西二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双桥镇

    ①在今江西寻乌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长宁县:双桥镇“有双桥堡巡司。明初置,属安远县。隆庆以前尝为贼巢,置县后改今属”。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十里双桥乡。有双桥跨宛溪。清光绪《重修安徽通志》

  • 色克吉

    在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北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“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,自茂兴站起,西六十里至蒙古境内色克吉。”

  • 瓮口山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莱芜县: 瓮口关 “形如瓮口”,故名。古青石关置于此。

  • 羊雅江

    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。《宋史·瀛国公纪》:德祐元年(1275),“知叙州李演将兵援嘉定府,遂解归,战羊雅江,兵败被执”。即此。

  • 台湖山

    在今浙江龙泉市南七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处州府龙泉县:“南有大溪,源出台湖山。”

  • 隶恭州

    北宋改斜恭州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