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布江达宗
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”1960年改设工布江达县,后迁驻果林卡。
1950年由太昭县改置(县级),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。1960年撤销,改设工布江达县。
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”1960年改设工布江达县,后迁驻果林卡。
1950年由太昭县改置(县级),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。1960年撤销,改设工布江达县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广州置,属江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南海、番禺二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新丰、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深圳、宝安,北至佛冈、清远,西至三水、佛山、江门、台山,南至海。明洪武
旧名楚呼楚、绥靖城。一名塔城。又称挞拉巴哈台。即今新疆塔城市。因清新疆政区塔尔巴哈台驻此而名。清乾隆三十年 (1765) 在此驻参赞大臣,称楚呼楚。三十二年 (1767) 筑城,称绥靖城。同治九年 (
又名江陂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三十六里江口镇附近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(大漴)陂水南流,积为江陂。”即此。北宋于此设江陂镇。
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山市镇。清光绪《皇朝直省图》吉林图:宁古塔西北有山石。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作商石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作山石站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作山市站。
亦作邛部川。唐、宋四川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之一。宋代为黎州属部。住牧在今四川越西县境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“邛部川蛮,亦曰大路蛮,亦曰勿邓。……(开宝)四年,黎州定远兵士构叛,聚居鹿角溪, 阿伏令弟游击将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阳县:岑陂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有四源:一曰籍溪,出县东黎岭;一曰潭溪,出县东六十余里之拱辰山;一曰瞿溪,出县东北之梅岭;一曰黄石溪,出县东南柳源村,会于岑陂,至
即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七十里朱红溪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沅水又东,与诸鱼溪水合。水北出诸鱼山。” 故名。
即喀什噶尔新城。清道光八年 (1828)筑,在今新疆疏勒县。光绪八年 (1882) 于此置疏勒州。二十八年 (1902) 改置疏勒府,1913年改置疏勒县。
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北青化砭镇。1947年3月,西北野战军在此伏击国民党军,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,全歼敌军近三千人。
在今广东阳江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西平驿“在县治东。洪武初置,万历中改曰平豆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