州来
春秋国名。即今安徽凤台县。《春秋》:成公七年(前584),“吴入州来”。即此。后吴迁蔡昭侯于此,称为下蔡。
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安徽省凤台县。公元前529年为吴所灭,其后又属楚,前519年又入吴,前493年吴王夫差迁蔡昭侯于此,此后遂改称下蔡。
春秋国名。即今安徽凤台县。《春秋》:成公七年(前584),“吴入州来”。即此。后吴迁蔡昭侯于此,称为下蔡。
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安徽省凤台县。公元前529年为吴所灭,其后又属楚,前519年又入吴,前493年吴王夫差迁蔡昭侯于此,此后遂改称下蔡。
即今广东丰顺县西南上八镇东滩下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丰顺县图表: 县西有 “滩下乡”。
即麊泠县。 西汉占领瓯雒地区后置, 属交趾,为都尉治 (一说为交州及交趾郡初置时治所)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。东汉建武十六年 (40),其县雒将之女徵侧、徵贰姊妹自立为王,建都于此。三国吴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郁林州》: 赵家寨 “在兴业县南二十里。旧有巡司,明初废”。
唐永泰元年 (765) 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祁门县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28祁门县: “本古昌门地,汉黝县之南境,永泰元年草贼方清于此伪置昌门县,以为守备。” 二年 (766) 改为祁门县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上。西晋太始元年 (265) 建。即古麓苑。宋名慧光寺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9 “麓山” 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曰: “长沙西岸有麓山,其下有精舍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
古国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。一说班卒可能为Panchur的对音,据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记,当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西岸。
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南大陵庄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又称大陆县。汉置,治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北。属太原郡。东汉因之。西晋属太原国。北魏废。境内产铁,西汉置有铁官。东汉末年,久居塞内的匈奴族,分
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 鼓角楼山 “岩峦层叠,下有流泉。其后为鸿咀山,绵延险峻,亘数十里。旧为贼垒,嘉靖三十五年,督臣谈恺讨瑶 ‘贼’ 克黎源、沙峒二砦,贼走双
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。明弘治中置勃海守御千户所。清设守备驻此。
明置,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罗田县“岐岭关”条下:“又平湖关,在县西北,抵黄冈县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