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陵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
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
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,可知范围之大。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山坳中,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,石块凿出凹槽,卡有铁栓板,浇灌生铁汁,颇为坚固。原来陵园四门,均有石刻,现南门有华表、天马、鸵鸟、石人、石马等,多残破不全。陵墓曾被盗掘,但陵冢山势、水形和石刻,仍雄伟壮观。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
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
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,可知范围之大。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山坳中,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,石块凿出凹槽,卡有铁栓板,浇灌生铁汁,颇为坚固。原来陵园四门,均有石刻,现南门有华表、天马、鸵鸟、石人、石马等,多残破不全。陵墓曾被盗掘,但陵冢山势、水形和石刻,仍雄伟壮观。
北周置,属普安县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。《周书·王谦传》:“梁睿未至大剑,谦遣兵镇始州。”后废。
在今江西都昌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江州浔阳郡都昌:“南一里有陈令塘。咸通元年令陈可大筑,以阻潦水。”
元至元三十一年 (1294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掸邦景东东北孟开。明属孟艮御夷府。后废。
又作沈家岙、沈家门山。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。明嘉靖《定海县志》卷5:沈家山在“县南三十里”。
元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迁治真武洞,即今安塞县。在陕西省北部、延河上游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984 平方千米。
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4夏州朔方县: 契吴山 “在县 (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) 北七十里。《十六国春秋》 曰: ‘赫连勃勃北游契吴,叹曰: 美哉,临广泽而带清流。吾行地多矣,自马
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浦城县: 保安寨在 “县西北四十余里船山上。宋置”。
即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策大雅。《清一统志·喀喇沙尔》: 策特尔 “在喀喇沙尔城西南四百九十里,车尔楚西 一百四十里,逾额什墨河至其地。…… (汉) 乌垒城当在策特尔东南”。
①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。 古㶟余水。 赵万里校辑 《元一统志》 卷1: 榆河 “河源出 (昌平) 县孟村西一亩泉,东流至顺州入白河”。《元史· 文宗纪》: 致和元年 (1328) 九月,
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南部纳加帕蒂南;或以为在今印度东部马苏利帕特南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沙里八丹国,居古里佛山之后,其地沃衍,田少俗美,气候微暖。”明《郑和航海图》有沙里八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