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阳郡
南朝梁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岳阳县 (今湖南汨罗市东北长乐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湘阴、汨罗、平江等县市地。隋废。
南朝梁置,治岳阳县(今湖南汩罗市东长乐)。为罗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汩罗、湘阴、平江等市县地。陈属巴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中大通三年(531年),封昭明太子统子曲阿县公詧为岳阳郡王,即此。
南朝梁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岳阳县 (今湖南汨罗市东北长乐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湘阴、汨罗、平江等县市地。隋废。
南朝梁置,治岳阳县(今湖南汩罗市东长乐)。为罗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汩罗、湘阴、平江等市县地。陈属巴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中大通三年(531年),封昭明太子统子曲阿县公詧为岳阳郡王,即此。
①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宜春县:“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,夏冷冬暖,清澄若镜,莹媚如春,饮之宜人,故名宜春县。” 三国吴宝鼎二年 (267) 改
一作柞岭。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六年 (421) 秋七月,“西巡,猎于柞山,亲射虎,获之,遂至于河”。古山名。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界。北魏泰常六年(421年),明元
(臺) 即曹操于邺城所筑 “三台” 之一“金虎台”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西北隅。后赵石虎时因避讳改名 “金凤”。
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闻喜、夏县、垣曲三县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所在今山西夏县境。为纪念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嘉康杰而命名。同年12月撤销。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5年2月由山西省垣南县改置
明弘治中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清废。
即今陕西绥德县东南界首。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河防县治此。
又称橄榄坝。明代属车里宣慰司,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南勐罕镇。傣语 “勐” 为坝子,“罕”即 “费罕”, 为梭布。 以盛产棉花、 善织土布得名。一说乡民用梭布铺路迎接佛主,
三国魏改思善侯国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时改东汉思善侯国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。属汝南郡。西晋时废。
即税子步。今安徽太和县西北税镇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 卷3: 作税丝铺。清乾隆 《颍州府志》卷2太和县: 税子步在 “县西北三十里”。
①在今广西来宾县南五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贵县有向武军民千户所,“万历二十三年又迁县西北谢村镇”。即此。②清置,属洋县。即今陕西洋县西二十五里谢村镇。在陕西省洋县西南部。面积13平方千米。人口1.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