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岢岚县

岢岚县

①北魏置,为岚州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北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移治三堆城 (今山西静乐县),十八年 (598) 改为汾源县。

②元初改岢岚州置,属岚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岢岚县。太祖十六年 (1221) 废入管州。明洪武七年(1374) 复置,属太原府,八年 (1375) 升为岢岚州。1912年复改岢岚县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山西省岚县北。属岚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迁治三堆城(今山西静乐县)。十八年改为汾源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西北部。属忻州市。面积 1980 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辖2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岚漪镇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置岢岚镇。武周长安三年(703年)置岚谷县,属岚州,并置岢岚军。神龙二年(706年)废县存军,景龙中改军为守捉,开元十二年(724年)复置岚谷县,属岚州。五代唐复置岢岚军,周废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于岚谷县复置岢岚军,属河东路,熙宁三年(1070年)废军入县,元丰六年(1083年)复置岢岚军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岢岚军为岢岚州,属河东北路。蒙古太祖仍为岚谷县,太祖十六年(1221年)省县入管州,立巡检司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复置岢岚县,八年升为岢岚州,属太原府。清因袭。1912年降州为县。1914年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兴县专区,1952年属忻县专区。1958年并入五寨县,1961年恢复岢岚县。1983年属忻州地区。2000年属忻州市。地处吕梁山北段,岚漪河、东川河、南川河、北川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莜麦、马铃薯、谷子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花岗石、石英、铝土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电力、机械、建材、针织、制药等。宁岢、岚岢、岢瓦铁路,209国道和岢宁、岢保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管涔山、岢岚古城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阗河

    即今新疆西南部的和田河。有二源: 东源曰玉龙喀什河,出策勒县东南,西源曰喀拉喀什河,出和田县西南,二源至和田县北会合后,称和田河。北流至阿克苏市东南入塔里木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和阗》: 和阗河 “在和阗

  • 县河

    ①即今安徽含山县南得胜河。源出含山县西北丘陵地带,东流经和县金河口入长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:县河在“县南一里。一名观音河。县西北诸山涧之水,会流至城西二里,合清江断涧,其流始大,可以通舟。又东

  • 端村

    即今河北安新县南端村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7安州图: 东南有端村镇。

  • 河北街

    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。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置沙北县治此。

  • 吴家集

    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北吴集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海州沭阳县:“吴家集有汛。”

  • 建都郡

    东晋成帝时析建宁郡西北部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新安县 (约在今云南武定县境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武定、禄劝等县地。南朝梁末废。东晋时置,治所不详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武定县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。后废。

  • 渴驴岭

    在今青海乐都县西湟水之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德固砦: “南至渴驴岭一十里。”

  • 博陵郡

    ①东汉本初元年 (146) 置,治所在博陵县(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)。建安末废。西晋改为博陵国。北魏复为博陵郡。治所在鲁口城 (今河北饶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齐移治安平

  • 许村场

    在今浙江海宁市(硖石镇)西六十四里许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:许村“西南至临平镇二十里。有许村场盐课司”。南宋设许村巡检司寨于此。见“许村镇(1)”。

  • 船窝镇

   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船窝村。《清 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营里镇” 条下: 船窝镇 “在县西一百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