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阳关
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岑阳关“在崇安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陡入江西永丰县界,东达浦城之二渡关,北出江西上饶县界。广谷深林,常为盗薮”。
②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上饶县:岑阳关“山溪丛杂,径路崎岖。又东至浦城县之二渡关三十里,为江闽之间道”。
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岑阳关“在崇安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陡入江西永丰县界,东达浦城之二渡关,北出江西上饶县界。广谷深林,常为盗薮”。
②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上饶县:岑阳关“山溪丛杂,径路崎岖。又东至浦城县之二渡关三十里,为江闽之间道”。
①在今山西昔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乐平县: “鸣水出县西陡泉岭,亦名陡泉水,流经县南三十里,与石马水合流,东北入于沾水。”②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瑞州府高安县: 鸣水在 “府西
又称杜尔伯特汗旗。清乾隆十八年(1753)置,属蒙古科布多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。
在今云南宾川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 金龙湫 “在宾川州 (西) 百里洱河东。林木茂密,泉声混混,祷雨辄应。《明地理考》: 州西有金龙湫,流入西洱河”。
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三湾乡。1927年9月底,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队伍到达永新县三湾村,进行了“三湾改编”,在团、营、连建立党组织,并建立士兵委员会,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新型的官兵关系,从政治上、组织上奠
又作离枝、泠支、不令支。春秋、战国时国。在今河北迁安县西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遂北伐山戎,刜令支,斩孤竹而南归。”秦置为令支县。古国名。又作冷支、离支、离枝、令疵、不令支。在今河北省迁安市西。《国语·齐
即今江苏涟水县东北官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 元符元年 (1098),“工部言: ‘淮南开河所开修楚州支家河,导涟水与淮通’。赐名通涟河”。
亦作东安国、小国。都喝汗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)。《魏书·康国传》 有小安国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显庆四年(659)九月,“诏以石、米、史、大安、小安、曹、拔汗那、悒怛、疏勒、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
北宋熙宁八年 (1075) 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。
自今辽宁本溪市经牛心台、温泉寺至田师傅。长86.9公里。1914年从本溪修至牛心台。1939年修至田师傅。田师傅至碱厂段未建。今称溪田线。
清置,属白水县。即今陕西白水县东十里冯雷镇。在陕西省白水县南部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冯雷,人口 2610。明洪武年间以冯、雷两姓得名。清代曾设镇。1949年设冯雷乡,1961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