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氏县
①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北齐后废。
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属潞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长子县。十八年 (598) 改长子县。
古县名。(1)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改故陭氏县置,治今山西省屯留县西南,属上党郡。北齐后周时省。(2)隋开皇九年(589年)置,治今山西省长子县,属潞州。十八年改名为长子县。
①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北齐后废。
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属潞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长子县。十八年 (598) 改长子县。
古县名。(1)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改故陭氏县置,治今山西省屯留县西南,属上党郡。北齐后周时省。(2)隋开皇九年(589年)置,治今山西省长子县,属潞州。十八年改名为长子县。
①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潜山县 “牛眠山” 条下: “又昆仑山在县东北六十里。上有泉,近置昆仑寨于此。”②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安县: 昆仑山 “高耸万仞。
清置,属交河县。即今河北沧县西南六十里高川乡。有把总驻守。在陕西省西乡县东南部。面积163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高川,人口910。地处父水河川道,故名。1996年上高川、下高川、柏林三乡合
即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新城县: “本长山县驿台,太宗在潜,以人民完聚”,创置为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3: “本长山县之驿台镇”,元时置县。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来安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即今广西田阳县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田阳、凤山、东兰及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地。十七年(1384)废入田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升来安路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
一作依兰哈拉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)筑城。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记》卷2:“三姓又名依兰哈拉,国语(满语)依兰,三;哈剌,姓也。乃努叶葛、依克勒、湖西哩三姓赫哲也。”雍正七年(172
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以保敦谷置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廓州: 绥平堡 “南至肤公城界二十里,北至保塞砦界一十七里”。后废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置于保敦谷,
古名南廉水。即今广东廉江市西九洲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九洲江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其上流即广西陆川县之龙化江也,南流入县境,至县南,有双水流合焉。又南注于海。其江至冬水浅沙露,分为九洲,因名”。
在今广东廉江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 息安驿 “旧在石城县西九十里,今移城内”。后省。
在今陕西眉县或扶风县境之渭河北岸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青龙二年(234),诸葛亮由五丈原“盛兵西行,诸将皆谓欲攻西围,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,欲使官兵重应之,必攻阳遂耳。其夜果攻阳遂,有备不得上。”
①在今陕西长安县(韦曲镇)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西安府:交水在“府南三十里。一名福水。上承樊川,西至石碣,遂分为二: 一注沣水,一入昆明池”。②即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