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兰县

宜兰县
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噶玛兰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


在台湾省本岛东北部,包括东北部海上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等岛屿,东临太平洋,西倚中央山脉。面积 2137.5 平方千米。人口48万。辖1市、3镇、8乡。县治宜兰市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和泰雅人聚居地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福建漳州人吴沙率漳、泉、粤移民入垦。嘉庆十七年置噶玛兰厅,属台湾府。光绪元年(1875年)改置宜兰县,属台北府。日占初置宜兰支厅,后升格为宜兰厅。1920年废厅分置宜兰、罗东、苏澳三郡,属台北州。1950年由台北县划出复置宜兰县。南、北、西群山环列,山地、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。兰阳溪流经境内入海,形成扇状的宜兰平原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。农业有“兰阳米仓”之称。主要农产有稻、甘薯和花生等。特产桶柑、金枣、李和茶。太平山森林资源丰富,为本省重要林场之一。沿海渔业、养殖业较发达,盛产鲭鱼、旗鱼、鲣鱼等。矿产有铜、铁、锰、云母、大理石。工业有水泥、食品、造纸、化学和木材加工等。宜兰铁路北通台北、基隆,南达花莲、台东。2号、7号、9号省道经此。苏澳港是国际级海港。名胜古迹有五峰旗瀑布、金盈瀑布、梅花湖、礁溪温泉和开兰吴宅、罗提督兴路碑、仰山书院、杨进士故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岛市

    本山东胶州湾口外之半岛。清光绪二十三年 (1897) 德国侵占胶州湾,次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《胶澳租借条约》,强行租占,辟为军港和商港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又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。1922年我

  • 土基镇

    清置,属洛川县。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土基镇。在陕西省洛川县南部。面积91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基,人口2830。据传昔欲在此设县治,因土轻未选,故名土轻,后讹为今名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称

  • 辖鲁宗

    即辖鲁。今西藏曲松县西北下洛。

  • 湫水

    古名陵水。即今山西临县东湫水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42石州定胡县引 《冀州图经》 云: “湫水河北从楼烦郡,南入龙泉郡,经吕梁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引 《临县志》: “湫河发源兴县湫水寺,南行八十里

  • 建宁左卫

    明洪武八年 (1375) 置,属福建行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东。清康熙十八年 (1661)废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福建省建瓯市城区东。属福建行都司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废。

  • 和五岛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东岛。从西北至东南长2公里余,宽约1公里,面积1.6平方公里。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。岛上树木茂密,鸟类繁多。清宣统元年 (1909) 李准巡海时以粤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岛

  • 元寿县

    南朝宋武帝置,属宋熙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或苍溪县境。隋废。

  • 静海军

    ①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吴越置,治所在温州 (今浙江温州市)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升静海镇置,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。不久改为通州。(1)又作靖海军。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年)吴

  • 榆树沟

    ①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南榆树沟乡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榆树沟者,据当地老人云,该处于未开辟时,蜿蜒八杄,天然满生榆树,地形低下成沟。迨至清道光年间,始经开放,土地膏腴,收获恒丰。而人民渐聚,成为村落,乃名

  • 南襄郡

    南齐置,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。西魏改置南襄阳郡。南朝齐置,治新安县(今湖北省南漳县境),属雍州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南漳县一带。西魏改置南襄阳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