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风津

安风津

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毋丘俭反,“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,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,……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,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水又东为安风津,水南有城,故安风都尉治。”


在今安徽省霍邱县北淮河上。三国魏正元二年(255年),司马师讨毌丘俭,遣诸葛诞从安风津先至寿春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

    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宗山上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西藏爱国军民为抗击英国侵略军,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。围墙以石块筑成,高5—8米,宽4米。当时英军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,西藏军民誓死抵抗

  • 应阳县

    ①西晋惠帝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八十里芦洪市镇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应阳县“盖即应水为名也”。隋废入零陵县。②隋大业二年(606)改应城县置,属安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应城市。次年属安陆郡。唐武

  • 海剌都营

    即海剌都堡。今宁夏海原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海剌都堡在 “州北二百十里。亦曰海剌都营。……今有海剌都营仓”。明成化四年(1468年)改天都寨置,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,属平凉府。后废。

  • 宥州路

    西夏置,治所在宥州 (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乡古城)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 “元昊置十二监军司: 左厢宥州路五万人,以备鄜、延、麟、府。”

  • 接笋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仙掌峰之南。高齐仙掌,而险怪特甚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 接笋峰“一名仙接石,状如笋立,其半有痕,如断面复续”。

  • 易俗河市

    即今湖南湘潭县治易俗河镇。《清一统志 ·长沙府二》 “涂田市” 条下: “易俗河市,在(湘潭) 县西南二十里易俗河口。”

  • 东迎城

    北宋置,属河州。当在今甘肃临夏、和政、广河等市县或东乡族自治县境。

  • 湔氐道

    西汉改湔氐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西晋改为升迁县。西汉以湔氐县改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。属蜀郡。三国蜀属汶山郡。西晋改为升迁县。

  • 玉潭江

    即今湖南宁乡县境之沩水,东北流经望城县新康东入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宁乡县:玉潭江“有三源:一出大沩山, 一出县西百五十里之芙蓉山,一出湘乡县北境之丰山,三水合流,绕县治东,至新康口,注于湘江”。

  • 苏常道

    1914年依前苏州、常州两府、通州直隶州辖境置,属江苏省。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常州、武进、宜兴以东,常熟、昆山、上海以西长江南岸地区及江北泰兴、靖江、如皋、如东、南通等市县地。1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