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番卫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改苏州卫置,属四川行都司。治所在宁番城(今四川冕宁县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宁番卫:“环而居者皆西番种,故曰宁番。”清雍正六年(1728)改为冕宁县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改苏州卫置,治今四川省冕宁县。属四川都司。寻改属四川行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冕宁、喜德两县地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改为冕宁县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改苏州卫置,属四川行都司。治所在宁番城(今四川冕宁县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宁番卫:“环而居者皆西番种,故曰宁番。”清雍正六年(1728)改为冕宁县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改苏州卫置,治今四川省冕宁县。属四川都司。寻改属四川行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冕宁、喜德两县地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改为冕宁县。
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卢岭在“县西北四十里, 与四会县接界”。
即苏斡延河。今吉林双阳县境之双阳河,为饮马河支流。双阳县以此名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三》 双阳县:“南土顶子、将军岭、光僻山,双阳河出焉。”
唐方镇名。乾元二年(759)置邠宁节度使,治所在邠州(今陕西彬县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邠、宁、庆三州,相当今甘肃东部的环江、马连河流域以东及陕西彬县、永秦、旬邑、长武等县地。大历三年(768)罢
今四川沐川县西北高笋乡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石堰乡在“县西北三百四十里”。产铁,乾隆间尝设炉开采。1942年改为高笋乡。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置,属四川总督。治所在巴塘(今四川巴塘县)。民国傅嵩林《西康建省记》:“康地在川滇之边,故名曰督办川滇边务大臣。”统辖四川打箭炉厅(今康定县)及所属各土司和西藏的康都。辖境相
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西晓峰岭。明嘉靖 《宁波府志》 谓在 “昌国西海中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晓峰山 “在定海县西南六里。可望日出”。清道光二十一年 (1841) 十月,总兵王锡朋、郑国鸿
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东南一百四十多里。“乌扎”,藏语意为头发,“拉”意为山口。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宗东波到印度觉朗姆一带的山口通道。
①亦名金銮殿。在今北京市故宫内。为故宫“三大殿”之一,是外朝的前殿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。初名奉天殿,嘉靖四十一年(1562)改名皇极殿。清顺治二年(1645)改称太和殿。明、清两代皇帝即位,
即白狼水。今辽宁西南部大凌河上游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龙城县有狼水。《水经·大辽水注》:“白狼水又东北径龙山西,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、龙山之南,福地也,使阳裕筑龙城,改柳城为龙城县。”
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:三回山“一名三曲山。中有小港,达县治,水随山势萦回三湾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