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娲皇宫

娲皇宫

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十九里凤凰山 (古名中皇山) 西坡。北齐晚期晋昌王唐邕在此开凿石窟,镌刻佛经。现存洞窟两个,南北毗邻,为一组双窟。洞内及窟外的两侧崖面现存大面积的北齐刻经,使洞窟与刻经浑然一体。现存窟内北齐造像是雕成后移入窟内的。可知娲皇宫石窟是纯粹的刻经洞窟。北齐刻经主要有 《十地经论》、《深密解脱经》、《佛说思益梵天所问经》、《佛说盂兰盆经》、《教戒经》 和 《法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。是国内现存文字最多的北齐石刻佛经。


俗称奶奶顶。在河北省涉县城北偏西唐王峧沟凤凰山上。北齐始建,为其离宫主要部分,以神话女娲补天得名。背靠悬崖,地势险峻。山腰有主体建筑娲皇宫,为三层楼阁式建筑,高20余米,歇山琉璃瓦顶。前有拜殿,山壁凿有8个“拴马鼻”,以铁链拴住楼后壁,俗传楼内人满,铁链即紧绷,因有吊庙之称。钟鼓楼、迎爽楼、梳妆楼、灵官亭等分筑于两侧。石刻《法华经》、《深密解脱经》字体工整,挺拔秀丽,与响堂寺石窟刻经洞字体相似。娲皇宫及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当蛮夷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百四十里。明初改为木官里。

  • 中岩

    ①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马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7富顺监:中岩“在监之西北。唐咸通中,依岩镌大悲佛像。国初,僧自悟架屋三百楹,天圣丁丑赐名普觉院。藏两朝宸翰。康定二年,翰林李淑为之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

  • 西勒图站

    又作锡尔特台。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在今黑龙江省甘南县东南音河西岸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记》卷2:齐齐哈尔西北至呼伦贝尔驿站有“西勒图”。

  • 阿里宗城

    即噶大克。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噶尔雅沙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2:“阿里宗城一名堆噶尔,今为边商总汇之区。”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西北阿里宗。

  • 缙云 (雲) 寺

    又名相思寺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区缙云山上。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 (423)。唐宣宗大中元年 (847) 赐额 “相思寺”。因缙云山有相思岩而得名。北宋景德四年 (1007) 改崇教寺。明万历年间改

  • 社林

    亦作杜林、桂林、徒林。西周地,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漆水河发源处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90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夷王猎于杜林,得一犀牛。”雷学淇《考订竹书纪年》卷4:“杜林,近本俱讹作社林。”《国语·晋语》 作徒

  • 兰泉县

    北宋崇宁三年(1104)置,为兰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金省入兰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置,治今甘肃省兰州市。属兰州。金废。

  • 元江府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元江路置,永乐四年(1406)升军民府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放自治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元江、墨江二县及红河、绿春、江城等县的部分地区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

  • 桃花岭

    即桃支岭。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缙云县 “冯公岭” 条: “明初耿再成驻兵黄龙山,处州将石抹宜孙分兵屯桃花岭……再成取间道出桃花岭,后连拔桃花、葛渡二寨。” 即此。古山名。(1

  • 怀戎县

    北齐天保六年(555)改潘县置,为北燕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。北周属燕州。隋属涿郡。唐属妫州,长安二年(702)移治今怀来县(沙城)东南旧怀来城(已没入官厅水库)。辽属可汗州,改名怀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