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蛮州
明永乐五年 (1407) 改国威州置,属交州府。治所在山定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应和)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入安南。
明永乐五年 (1407) 改国威州置,属交州府。治所在山定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应和)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入安南。
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“庞孟虯进至弋阳,刘勔将吕安国等迎击于蓼潭,大破之”。胡三省注: “ 《水经注》: 决水径蓼县故城东,灌水会焉。所谓蓼潭。”在今河南省固
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北四里棉花坡乡。1916年蔡锷护国军与袁世凯北洋军激战于此。指挥这次战斗的是护国军三支队长朱德,彻底打跨三倍于己之敌,取得讨袁重大胜利。诗人吴芳吉 《护国岩词》云: “棉花坡上贼兵满,
五岳之一。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嵩高为中岳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、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均谓“中岳嵩高也”。金鹗《求古录·礼说》 指出:中岳之名,历代随帝都而移。尧都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
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高要郡置,治所在高要县 (今广东肇庆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: 端州 “取界内端溪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肇庆、云浮、高要、高明四市及德庆、新兴二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
在今四川梁平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引 《元和志》: 柏枝山 “在梁山县南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梁山军: 柏枝山 “在县东南十五里。《寻江源记》 云: 景穴有嘉鱼,其味甘美。景穴出柏枝
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一百四十八里小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“出山店”条下:“万历初,议者以出山、小林、界牌三处,俱离州二百余里,当河南、桐柏、信阳等州连界之冲,为流寇必由之地。”
即今宁夏隆德县西南神林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隆德县 “六盘关” 条下: “又神林堡在县西四十里,亦旧时戍守处也。今有神林堡递运所。”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南神林铺村。金元光元年(1222年),西夏
又作西山口、西拉山口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五十里处。藏语意为鸡冠山,是达旺通向申隔宗的要冲。
简称陕西布政使司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,有左右二使,治所皆在西安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、宁夏、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。清康熙二年(1663)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
在今贵州瓮安县东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州杨应龙之乱,应龙子朝栋率众二万渡乌江迎战,璘进军龙溪,“把总吴应龙等陷阵,‘贼’ 大溃,退四牌保儿囤”,即此。在今贵州省瓮安县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