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维山
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2薛城县: 姜维山 “在县西一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78保宁县: 姜维山 “姜维昔屯军于此”。
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2薛城县: 姜维山 “在县西一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78保宁县: 姜维山 “姜维昔屯军于此”。
在今陕西旬邑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:陇川堡“四面壁立,溪涧环流。隋大业时,三水县尝治此”。
即新田。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晋国遗址。晋旧都曰绛,迁于新田,称为新绛。
北宋大观三年(1109)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赤水县东南复兴镇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复置,属遵义府真安州。治所在留元坝(今赤水市)。据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仁水在县西南
漳河下游别名。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。漳河于石硊渡有青弋江枝津来会,可上通宣州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太平州: 鲁明江 “在芜湖县西南三十余里。《旧经》 云,鲁仲明居。按 《十国纪年》,孙儒与杨行密战,行密
科尔沁别部。明代博地达喇幼子阿敏分领一部,号曰扎赉特。游牧地在今内蒙古绰尔河流域。明末,阿敏子蒙衮随科尔沁台吉奥巴归附后金,赐号达尔汉和硕齐。清顺治五年(1648)其子色稜为扎萨克固山贝子,编为扎赉特
即今江苏吴县西光福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部,西临太湖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光福,人口 6000。镇以古诗“湖光十色,洞天福地”命名。1949年为光福乡,1958年
一名鸡岩山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,大理古城东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地·大理府》 引明杨慎《游滇记》:“崖出水面, 石磴盘旋, 可三百武,削壁卷阿, 正向点苍, 十九溪峰, 尽在几席。”
①在今江苏泰州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旧志》: “宋绍兴时,开东西市河垒土而成,因州为名。”②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号称东岳。又称岱山、岱岳。古称岱宗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 “泰山岩岩,鲁邦
黄河津渡名。一作啮桑。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畔。《左传》: 僖公八年 (前652),“晋里克帅师,梁由靡御,虢射为右,以败狄于采桑”。杜预注:“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。”亦作啮桑。黄河渡口名。在今山西省
①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(955)升武胜场为县,并改名长泰,属泉州。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改属漳州。元属漳州路。明、清属漳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。1914年属汀漳道。19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