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奉国寺

奉国寺

初名咸熙寺。又名大佛寺、七佛寺。辽开泰九年 (1020) 建,在今辽宁义县城内东大街路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义州: 奉国寺 “在钟楼东。一名七佛寺。佛宇高七丈,中有佛像七尊,高与殿称,中建石碑”。清康熙 《广宁县志》 卷2: 奉国寺在 “义州城内。殿高七丈,佛像七,高如之。一名七佛寺。辽开泰中建。元普颜可里美思公主施元宝千锭增修。明弘治中相继重修”。今寺除七佛殿 (大雄殿) 及七尊大佛为辽建外,六角钟亭、四角碑亭、中轴线上的无量殿、牌坊、山门以及西院两栋禅堂均为清代建筑。大雄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重修碑记十一通,是了解奉国寺历史的重要资料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辽宁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。建于辽开泰九年(1020年),初名咸熙寺,金代改称奉国寺。因大殿内塑七尊大佛,故俗称大佛寺。大雄殿为寺内现存的辽代建筑,六角钟亭、四角碑亭、中轴线上的无量殿、牌坊、小山门以及西院两栋硬山式的禅堂均为清代续建。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北端,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,为五脊单檐庑殿式,高24米,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,建筑面积 1800 多平方米。殿内佛坛上的辽塑,自东向西为拘留孙、尸弃、毗婆尸、毗舍浮、拘那含牟尼、释迦牟尼佛像,结跏端坐在须弥座上。其中以正中的毗婆尸为最高,合座高达8.6米。其背后有明代重塑的倒座观音菩萨像一尊,保留着早期男像观音的风韵。大雄宝殿梁枋上辽代彩画,有飞天、牡丹花等,四面墙上有元、明两代画的十佛、八菩萨、十一面观音、十八面罗汉壁画,色调鲜明、华丽,艺术水平高超。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重修碑记11通,是了解寺史的重要资料。建国后多次修葺,1984年起又进行大规模修缮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奉 国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尺沟

    ①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斯洨水“东分为二水,枝津右出焉,东南流谓之百尺沟,又东南径和城北,又东南径贳城西,百尺沟东南散流,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,东注衡水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百尺

  • 望州

    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西部地。天宝后废。唐贞观末置羁縻州,治今云南省禄丰县西。属姚州羁縻。后废。

  • 崇仙铺

    又名界埠市。即今江西新干县西北界埠乡。南宋至明嘉靖中曾置金川驿于此。

  • 指掌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浅湖内东部。东距石塘连礁5.3海里,南距南扉暗沙3.5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指掌暗沙。

  • 泄滩

    一名叶滩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泄滩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12: 泄滩 “水势汹涌,有泄床石长三十余丈,行者无不惊怖。土人云,‘有泄无新,有新无泄’。盖新、泄二滩,水涨则泄险,水涸则新险耳”。

  • 明港镇

    即今河南信阳县北七十八里明港镇。明置巡司,并设驿丞于此。(1)在浙江省宁海县东南部,南濒三门湾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明港,人口 2800。1992年合前横、青珠、山头乡置镇。

  • 牛栏山镇

   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北二十里牛栏山镇。镇在牛栏山东南,因山而名。为历史上军事要塞。辽置牛栏都统领司于此。清设把总。在北京市顺义区北部、潮白河西侧。面积36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栏山,人

  • 瓠子角

    在今江苏兴化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兴化县: “瓠子角在县东南。明初徐达等攻兴化,太祖曰: 瓠子角,兴化要害,寇所必经。达奉命以兵扼其地,兴化遂下,是也。”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元至

  • 安边铺

   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宜宾县:“安边铺在治西。”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宜宾县:安边铺“在县西七十五里”。

  • 碉门路

    亦名夔松路、和川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 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 “碉门寨” 条下: “自雅州西通蕃之路有三: 曰灵关、曰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