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州
元初改大安军置,治所在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降为大安县。
元初改大安军置,治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降为大安县。
元初改大安军置,治所在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降为大安县。
元初改大安军置,治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降为大安县。
一作閺山。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。 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府: 阌山 “在阌乡县西南六十里。县以是得名”。
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大彼得湾西岸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聂士成《东省与韩俄交界道路表》:“切落哥司克即西机密,又二十一里七分五至司落于云克即土拉木(按,木为子之误)。”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《北京
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里金华镇。为盐场。民国设场知事。
①在今辽宁兴城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白沙河“出卫西二十里之小隐山……东流入海”。②在今山东滕州市北十五里。俗讹为白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北沙河“源出龙山,西南流,合于漷水。《邑志》云
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义乌市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《异苑》曰: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,后有群乌助衔土为坟,乌口皆伤,一境以为颜乌至孝,故致慈乌,欲令孝声远闻,又名其县曰乌伤矣。”按:此系传说,不足
元代在西藏地方的建置。世祖中统元年(1260)封吐蕃萨迦高僧八思巴为国师,后升号帝师,命掌全国佛教事务;至元元年(1264)置总制院即释教总制院,后改称宣政院,以专司吐蕃军民事务,定院使秩从一品,命帝
即今广西博白县东南英桥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博白县图:东南有阴桥墟。
①契丹神册三年 (918) 城皇都,会同元年(938) 改称上京,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(林东镇) 南波罗城 (上京城遗址)。②宋大理首府阳苴咩城亦称皇都。见昆明 《地藏寺造幢记》、姚安 《兴宝寺碑
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、石棉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一名鸡鸣山、金鸡山。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南与雅安市交界处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鸡栋山“即古之名山也。因为名山戍,唐垂拱中以戍为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名山县,鸡栋山“在县西南十七里。一名鸡呜山”。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