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名县

大名县

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)改广晋县置,为大名府治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并入元城县。绍圣三年(1096)复置,属大名府。政和六年(1116)徙治南乐镇(今大名县南旧治乡)。金复还故治大街乡(旧府城),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。元至元九年(1272)又移治南乐镇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)省入魏县。十五年(1382)复置,为大名府治。治所在大街乡(旧府城)。永乐九年(1411)复移南乐镇,属大名府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因水患移治今县。


在河北省南部,东临山东省,南临河南省。属邯郸市。面积1045平方千米。人口74.8万。辖6镇、14乡(含1回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。战国为魏武侯公子元之食邑。秦属邯郸郡和东郡。汉为魏、元城两县地,属魏郡。三国魏元城县改属阳平郡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析馆陶县西部置贵乡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元城、平邑二县省入贵乡县,魏县省入昌乐县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年)贵乡县改属昌乐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贵乡县改属魏州,并为州治,六年析贵乡县复置元城县,析昌乐县复置魏县,两县均属魏州,大业三年(607年)改属魏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元城县省入贵乡县,圣历二年(699年)复置,属魏州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贵乡县改名广晋县,元城县改名兴唐县,魏州改兴唐府。晋兴唐县复名元城县,兴唐府改广晋府。汉改广晋府为大名府,乾祐元年(948年)广晋县改名大名县,为大名府治。北宋庆历二年(1042年)建为北京。熙宁六年(1073年)大名县省入元城县,绍圣二年(1095年)复置,政和六年(1116年)徙治南乐镇(今县南)。金代大名县徙旧治。蒙古太宗六年(1234年)大名县复徙治南乐镇,宪宗二年(1252年)徙治府城,至元二年(1265年)重治南乐镇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大名县省入魏县,十五年复置,三十一年徙治元城县城(今大名镇)。永乐九年(1411年)又徙治南乐镇,属大名府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魏县省入大名县,并徙治今大名镇,属直隶省大名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改属大名道,元城县省入。1928年直隶河北省。1940年魏县析出。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。1958年魏县省入。1960年改属邯郸市,次年复属邯郸专区,魏县同年复置。1968年属邯郸地区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,有漳河、卫河、马颊河流经。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。有机械制造、酿酒、化肥、造纸等工业。邯常铁路及106国道、邯大、大和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宋五礼碑、狄仁杰祠堂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玄池县

    唐龙纪元年(889)置,属宪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五十八里界口村附近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)废。古县名。唐末置,治今山西省静乐县东南。属宪州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年)废入静乐县。

  • 中渠

    在今宁夏中卫县南五里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宁夏中卫:中渠在“黄河西。长三十六里,溉田一百二十余顷”。清改名贴渠。

  • 应县木塔

    即佛宫寺释迦塔。在今山西应县城内。即“佛宫寺释迦塔”。

  • 卧龙冈

    ①在今河北栾城县东南浪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栾城县: 卧龙冈在 “县东八里。盘曲如卧龙。今俗名郎头丘”。②在今山西中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永宁州宁乡县: “卧龙冈在县城东。高里许,形如卧龙,

  • 鹿儿峡馆

    馆驿名。又作鹿儿馆。辽置,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七沟镇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后引宋王曾 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松亭岭甚险峻,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。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,八十里至鹿儿峡馆。”

  • 界首河

    即今四川叙永、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永宁宣抚司: 永宁河 “亦曰界首河”。《明史·曹震传》: 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,“会永宁宣慰司言: 所辖地有百九十滩,其八十余滩道梗不利。诏

  • 白洑镇

    亦作白伏巡。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46潜江县:“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,置征科巡院于白洑。”即此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置潜江县于此。

  • 保靖州安抚司

    明初改保靖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。洪武六年 (1373) 升为保靖州宣慰使司。明初改保靖州置,治今湖南省保靖县。洪武六年(1373年)升保靖州宣慰司。

  • 武穴镇

    亦名武家穴镇。即今湖北武穴市。明置巡司。清设武黄同知驻此。民国设县佐。1953年广济县徙治于此。1987年改为武穴市。

  • 邺北城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。战国魏于此置邺县。东汉末为冀州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。十六国后赵、冉魏、前燕均建都于此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魏武封于邺,为北宫,宫有文昌殿。……其城东西